提高小学课堂效率【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

时间:2019-06-19 04:58:1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当下的不少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效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者的观念陈旧、业务水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与学生的交流不畅、对学生的引导过于呆板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备课是基础,教法是关键。教师应深钻教材,精心备课,智慧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效率;内容;时间;着力点;功夫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节奏缓慢、信息量不足的现象,课堂上供大于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语文课堂效率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在于教者:首先,教学观念不能从根本上更新;其次,教者本人的业务水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再是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引导还存在传统观念的障碍。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应按照“主则详,次则略”的原则,不可平均用力,不可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重点组织教学。如《背影》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丰富,阅读这篇课文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深邃的人生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要在学生对课文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教师应抓住重点: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 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效率”的含义,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如教《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时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涵义,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教师在提问方式上转向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可以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 工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备课是基础,教法是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智慧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十分重要。此外,教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与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 王 芸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