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研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区别

时间:2019-06-12 05:00:3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研究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不仅可以指导不同类型高校的定位和办学实践,而且对推进分类指导宏观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以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四类学校要培养的人才为横轴,以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取向为纵轴设计教育质量的分类标准,然后整合成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以期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分类标准 人才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30-02
  一、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1 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及其标准的研究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首先从教育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高等教育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服务性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而且在经济上也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1959年,美国的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论述了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据国外教育经济学家分析,教育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后期达到40%以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80%以上。显然,这种贡献主要得益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相应地高等教育也选择了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但由于对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准备不足,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教学管理缺乏有效途径和保障手段,造成了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大跃进,质量水平滑坡”的被动局面,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令人堪忧。面对高等教育数量扩张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如何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分类标准来指导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多元的质量标准,正如潘懋元先生指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2 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制定能为高校发展定位指明方向。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种反思,是对当前高等教育机构趋同现象的纠偏。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学科和专业特色,积极采取错位发展战略,形成互补优势,为自己赢得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 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措施。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是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健全与完善程度的标志,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功能才能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挥。一个国家若想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建设多样化的高校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互补的高等教育体系。从具体人才培养层次来看,要达到技能型高职高专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衔接有序;从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与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应错落有致、互为补充。因此,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制定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好质量评估准备。
  二、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可行性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教育法》对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标准做了比较简单明确的规定。《高等教育法》第4条和第5条是任何层次的高校都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第4条规定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规定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十六条对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标准做了明确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其一,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其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其三,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术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都应该达到培养的基本标准。这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提供了政策依据。
  2 高等教育评估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提供了现实基础。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实施监督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自我调节、改进、完善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质量标准的一种重要体现,将直接影响和引导高校的发展。我国开展的高教评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现有的评估方案考虑到了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不同质量要求,这为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基础。
  3 高校多年积累的办学经验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所积累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完整,有利于教育管理机构通过系统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性,为确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研究的现状
  21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时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美国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制订了明确的高校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提出了不同的质量要求;英国建立了新的国家教学专业标准,并设立了新的评估组织――教学质量学会,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达成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框架,一致同意建立一个独立的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对院校进行质量审计;欧洲大学协会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欧洲高等学校质量文化调查”项目,其主要目标是推动高校有助于发展内部质量文化的措施与组织体系的建立。
  我国目前存在多种关于高校类型的划分方法,比较重要或影响较大的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层次划分法等。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以及国际上通行高校类型划分标准,潘懋元先生主张的三分法占了主流地位。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潘懋元先生在《200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一文中提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前者是指高等教育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义素质和科学素质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后者所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四、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的选择与设计
  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研究的前提是必须确定分类的维度,然后才有可能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高的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
  1 高等教育质量分类维度的设计。一是按利益主体设计维度。本研究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取向等四个方面的维度进行设计,设计每个维度的教育质量标准,然后整合成部门级或国家级教育质量标准。二是按人才类型设计维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等四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质量维度设计的指导思想。三是质量价值取向维度――人才分类维度组合设计。将前述两种维度进行组合设计模式,形成4×4的矩阵,这就形成了理论上的高等教育16种质量标准。就一所具体院校的教育质量而言,必须确立自己的教育质量观以建立自己的教学质量标准。
  2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教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形成关于教学地位与质量的共识,建设高校教育的质量文化。二是高校内不同专业教学的目标与使命的确立。自我定位与质量共识形成之后,建立起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高等教育质量投入保障机制。包括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设施的建设等。四是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五是高等教育质量跟踪调查,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情感价值观进行调查,以此建立起质量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永柏等,试论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5)
  [2]隋志刚,牟永贵,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的教师主体性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3)
  (责任编辑:刘新才)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