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与学生智能发展的探索

时间:2019-06-10 04:56:1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至少有九种具有相对独立的智能,而这九种智能(或其中某几种智能)往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以某种综合的方式在某个人的行为、生活中体现,组合的结果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所谓“智力是单一”的偏狭观点,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指导下,如何在高三复习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智力
  教育改革要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各种智能,能强化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其弱势智能。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整体规划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智能水平及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有意义导入开启学生智能
  上课伊始,通过有意义导入开启学生智能。有意义导入是开启学生多种智能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抽象的概念或原理复习可从生活实例导入。如“物质的量”的复习可用生活中“1打袜子”表示“12双袜子”即“1打相当12双”来导入――“打”是一定数目的宏观物体的集合体,宏观世界可以如此,微观世界亦可,科学上用“物质的量”(单位为mol)表示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合体,用“1mol”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约6.02×1023个粒子”。通俗明了的“类比”很快打开全体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语言智能,接着教师通过课堂设问、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有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主要知识。又如“金属腐蚀原理”的复习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自行车各部件的防腐蚀方法引入,并通过“当自行车车幅条的镀锌层部分破损时,车幅条会很快生锈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等问题使学生深刻理解金属腐蚀原理,归纳出金属防腐蚀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金属腐蚀原理的应用能力。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入可与工业生产实际挂钩。如“铝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彩色、醒目、动态的“铝的工业生产流程”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工业生产实际的情景中轻松掌握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和铝土矿制铝的流程等高考核心知识。新高考常出现以工业生产流程为载体的题型,高三复习中经常以中学常见工业生产流程图为教学情景导入的教学可以渗透工业流程题的观念,让学生逐渐熟悉该题型,以确保考场上面对该题型时能从容应对。
  实验复习可以巧设实验问题情景导入。如“原电池实验”复习时正值寒冷冬天,上课前教师瞧准因怕冷而卷缩成一团的学生,往他手上贴上“暖宝宝”,“暖宝宝”发出的热量立即让学生惊喜不已,很快其他学生也抢着要享受“暖宝宝”的温暖,此时教师乘热打铁,抛出“暖宝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稳定的热量呢?”暖宝宝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呢?”“你们想自己制作保温袋吗”等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原电池知识的高效复习活动中,通过用桌面上的铁片、碳棒、NaCl溶液、导线等用品,进行设计“保温袋”的实验探究。对原有重要实验巧设实验问题情景导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质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保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考实验教学任务。
  (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
  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教育中发现普遍现象:某些优生走向社会之后处处碰壁,毫无作为,而学校公认的“差生”,在社会却如鱼得水,成绩显赫。这足以说明学校单一传授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德纳认为,“对任何复杂概念的充分理解,都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认知模式或表现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由“单一灌输”向“探究活动”转化。
  如高三有关浓硫酸的复习课,传统型教师依旧用“浓硫酸有哪三性?”“浓硫酸稀释要注意什么?”“哪些例子可说明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何具体表现?”等没有讨论价值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被动、机械地回答,剥夺了学生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不妨先用“浓硫酸泄漏,直逼居民区,数百官兵火速敢往现场抢险”新闻图片刺激学生的观察智能,以“如果你是指挥员,如何指挥救援人员抢险?”挑战性语句唤起每个学生展示潜能的欲望,很快,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提出一系列抢险措施“用铁桶装流下的硫酸”、“用塑料布封口”、“挖个大坑对漏下的浓硫酸进行围堵”、“泼水对硫酸进行稀释”、“用大量纸张吸浓硫酸”、“用木棍挡住”、“用石灰中和”等等,在学生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借助各种手段强化浓硫酸的重要知识:如用“黑面包”的演示实验突出浓硫酸的脱水性,用装载浓硫酸的铁罐车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等。然后通过视频观看现场指挥员所用的最有效方法,接着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物,并选出最佳方案,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快学生们有许多“意外”的新发现:“液面下铜会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试管内壁上部出现淡黄色固体”“试管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产物使品红溶液褪色,却未见澄清石灰水褪色”等等,通过以上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唤醒学生的潜在智能,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头脑都“活”了,学生们爱联想、喜欢对话交流、爱动手实验、敢质疑。
   二、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智能
  有些高三学生困惑:“一听就会,一看都懂,一考全糊涂”,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缺乏指导造成的,他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总想多复习些知识,拼命“灌输”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导致学生因头脑塞满太多“死知识”而愈发迟钝,学生们不懂得主动提出问题,也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无法及时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听过代替学过,以读过代替做过,靠死记硬背接受学习。如此培养出的学生在高考时必败无疑,因为新高考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化学命题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知识,注重自主探究能力测试。显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自己由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转变为具有创造力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能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发产生“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应用它?”等诸多想法,并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自由的空间及必要的学习资源,确保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顺利解决问题。
  如在复习中学SO42-、CO32-、Cl-、Al3+、、Ba2+、Na+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考虑到多数物质的检验实为离子的检验,将这几种离子组成硫酸铝、氯化钡、碳酸钙及硝酸钠四种物质并设计成一道实验探究题:“某固体混合物,可能有硫酸铝、氯化钡、碳酸钙、硝酸钠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组成,试通过实验检验它的成分。”设计该题目的是使教学重心从教师对知识的一味讲解变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创设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景。课前教师事先将中学常见离子的归纳及离子的特征反应等知识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能顺利地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将实验室的48张学生书桌聚拢成8堆,每一堆为一个小组,中间放着固体混合物等化学用品及一台电脑,学生的座位也重新编排,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生和差生,并且学生总体智能水平相当,这样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并为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上课时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出多种实验方案,根据讨论结果筛选出设计思路最清晰、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用直观的流程图来表示实验步骤,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穿梭于各组学生之中,提醒他们分工协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得出结论等细节。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各组派代表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公布混合物成分,指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正确的给予表扬,对错误的组先指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再给予纠错,并鼓励他们课后重做。评价的结果使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一堂课就充分体现教师在设计、组织、指导方面所起的“主导”作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挥自己的各项智能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会使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各种优势智能并加以开发,逐渐成为“教师面前无差生”的创新型教师;会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有崭新的认识,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激发他们最大限度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这样“教”与“学”双方积极互动,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每个学生在最后的高考中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为将来服务于社会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张贤金)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