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_小学语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19-05-13 04:51:3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不难看出,不管培养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但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有了自主性,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有创新性。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
  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打破“注入式”教学模式,解放学生的眼、耳、手、脑,还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节课里,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学多少学多少、能懂多少懂多少,不要因为怕延误了教时、冲淡了重点就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2.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乐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点时间,给学生留点自由。心理压力减轻了,学生就能尝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满足,这样才会有创新的奇迹发生。
  只有让学生学会选择,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教学经验看,学生选择可以从“择需”“择要”“择优”三个方面着手。“择需”指从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所学内容;“择要”指根据学习目标和课文语言特点选择学习重点;“择优”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根据表达目的,经过推敲、比较,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贯彻“放”“收”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实行“放”“收”结合。在教学中先不提任何问题、不设置任何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领悟、自己发现、自由发表意见,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即所谓“放”;教师在学生充分畅谈自己学习所得之后,抓住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即所谓“收”。 “放”“收”结合的教学原则,收获往往是多层面的,其精深熟练程度会令教师始料不及。其一,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学生自学领悟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融合中,往往会产生新的观念,导致新的发现。其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放”,使学生思维不受任何限制的发散;“收”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既定教学目标,从而使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根据图画命题这一环节时,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结果,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非常开阔,思维也积极活跃。
  三、“问题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应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就是培养学生一个“敢”字。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然后再转到下一阶段合理地去想。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有价值的方向发展,不要轻易下评语。
  2.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看”。许多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以观察为线索。“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带着问题去“看”,或者通过“看”发现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采用实物演示、游戏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情探求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思维的合理性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不让学生“说”,怎么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怎么知道其思维的合理性?我们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发言尽兴,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民主。
  四、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大舞台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活动必须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活动,并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参加阅读、观察、比较、思考、收集、整理、设计、竞赛、表演、制作、试验、编故事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想方设法克服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加自信心、自觉性,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