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实践与体会】 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19-05-12 04:49:4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英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蕴含美的科学,它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符号、严密睿智的逻辑思维、高度概括的抽象艺术构成了特有的数学美。在小学数学中,也处处蕴含着美,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各个学科共同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切不可忽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在教学中用心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感悟数学美的存在
  数学似千年老酒,味甘醇香,需要教师精心发掘,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数学美。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个单元后面的“你知道吗”就是很好的美育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往往被一些教师忽略或遗漏。其实,这里既有数学历史资料,又有数学家的故事,蕴藏丰富,值得挖掘。例如,教学“比”这一单元后,我带领学生认真阅读书上“你知道吗”中的“黄金比”,让学生知道:“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然后,我出示各种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既有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中国故宫等世界著名建筑,又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同时说明其中体现的黄金比。接着,我还现身展示,如老师上课时,一般站在讲台的处,接近黄金分割点最适宜;还有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这样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又如,“圆的周长”单元之后的“你知道吗”,介绍了圆周率的历史发展知识:“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化学生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美的内涵
  美好事物的内在总是和谐统一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数学家非常重视数学方法和理论是否有美,那么究竟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答或一个证明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和恰到好处的平衡。”
  例如,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吃一个,大僧小僧各几人。”
  这道题的常规解答方法是用假设法。
  1.设“一百僧都是大僧”,那么共吃3×100=300(个),比100个馒头多出200个,那么小僧人数为200÷(3-)=75(人),大僧人数为100-75=25(人)。
  2.也可以设“一百僧都是小僧”,×100=(个),比100个馒头少了100-=(个),那么大僧人数为÷(3-)=2(人),小僧人数为100-25=75(人)。
  我在学生用常规方法解答后,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一种和谐关系:“1个大僧和3个小僧共吃4个馒头”,即把1个大僧和3个小僧看做1组,100÷4=25(组),每组里有1个大僧和3个小僧,那么大僧人数为1×25=25(人),小僧人数为3×25=75(人)。这样解答思维简洁,清晰明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内在的深厚美学价值。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数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夯实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应对各种信息时,能快速进行筛选、加工和组装,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美的数学思维过程。
  又如,应用题:“学校图书室连环画、故事书共20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连环画、故事书各有多少本?”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结果竟有:
  1.连环画:2000×=800(本)
   故事书:2000×=1200(本)
  2.连环画:2000÷(2+3)×2=800(本)
   故事书:2000÷(2+3)×3=1200(本)
  3.故事书:2000÷(1+)=1200(本)
   连环画:2000-1200=800(本)
  4.设故事书有x本。
   x+x=2000
   x=1200
  灵活多元的方法,严密有序的思维,使学生享受到和悦灵动的数学美,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数学美的价值
  数学产生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过程中实践数学美的价值。
  例如,还是上面的“黄金比”,我让学生理解掌握“黄金比”后,就鼓励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关黄金比的具体事例,然后撰写数学小论文。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了《我陪妈妈买高跟鞋》一文,文中写道:“星期天早晨八点钟,我还躺在床上,妈妈就把我给‘揪’了起来。妈妈叫我陪她去买高跟鞋,并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妈妈的上身是0.63米,下身是0.95米,妈妈现在想买一双高跟鞋,你算算看,妈妈高跟鞋的鞋跟应是多少厘米,穿上才漂亮呢?’当我听到这个问题,心里挺高兴的,心想这不是黄金比吗?只要把妈妈的上身与下身的比例调整一下,接近0.618就行了。于是,我用0.63除以0.618,约等于1.02米,再用1.02减去0.95得到7厘米,7厘米就是妈妈要买的鞋跟高度。妈妈听了后,夸奖我肯动脑筋,并给我买了一套《少儿军事百科》作为奖励。”最后他写道:“原来买鞋子也是有学问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还要多带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美的浸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社区,关爱民生”活动,让学生调查几个家庭每月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等开支情况,把调查到的情况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社会生活发展的情况。又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设计小发明”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感受美,接受数学美的熏陶和教育
  综上所述,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应把数学教学与语文、自然、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相融合,把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多方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用数学独有的思维去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