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三年级上册语文书 [少讲多读,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时间:2019-05-12 04:49:1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写诗也会吟”,古人对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早有独到见解。现时,新课标中对阅读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中不难看出,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以为,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厚”书读“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把繁忙喧嚣的课堂变得简单明了、自然质朴,使教师、学生都能得到解放,挥洒自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进行了探究、实践,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少讲多读,以读为基础
  学生会的不讲,那教师上课到底可以讲些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多读、多读些什么呢?少讲多读,就要以“读”为基础。
  阅读课的少讲多读归纳起来就是:充分读书、精要问答、练习积累“三部曲”。课堂教学应环节简洁,容量巨大,读得充分,自学充足,问得巧妙,练得扎实。如教学《夜雪》一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以前上课,我们常常是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作者、谈背景,逐个解词、逐句解释,串讲诗意,不断提问,感悟极深的情感,课后还留了很多的作业,对古诗的意境、写法、用词做深入的领悟,可其中究竟有多少价值呢?一味追求“深、细、透”,字斟句酌,有的文章竟要讲三、四课时,耗时又低效。少讲多读就是通过齐读、自读、背诵,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白居易有没有亲眼看到下雪了?要把依据说明白。”这一个问题,就把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都包含在内了,整首诗的意思一目了然,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少讲多读,以“议”为核心
  语文课少讲多读的教学基本要素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少讲多读强调的是讲学生不懂的。学生自己能弄懂的,不管是读懂、练懂、做懂,还是议懂的,教师都不应该讲。少讲多读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认知效果,减少了无效劳动。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学生自己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三、少讲多读,以“精”为重点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可以少讲多读,长文短教,以“精”为重点。以苏教版《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全文近千字,在小学阶段该属“长文”,教学时就要以“精”为重点。
  1.未雨绸缪突出“读”。任何一篇“长文”要实现“短教”,课前的熟读是基础。熟读为课堂的教与学创设了更加丰富的互动机会。
  2.紧扣文体突出“快”。有了熟读奠基,再加上高年级学生一定程度的认知水平,学习本文的最近发展区便不必停留在梳理文脉上,可以直指人物:课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林冲和洪教头)请围绕这两个人物畅谈阅读感受。就这样,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也把握了全文,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期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快了教学进程,保证了全员参与。
  3.善于取舍突出“精”。长文短教并非“少教”,更非“偷工减料”,而是“精教”,其教学的精髓在于合理取舍,精简内容,精准地找到教的“引爆点”,虽星星之火却足以燎原,能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课文从篇幅的角度考量,作家在洪教头身上用了更多的笔墨,然而无论从《水浒传》这本书,还是从此文观照,其核心人物都是林冲。因此,教学本文时,可以把凸显人物性格的“动嘴”(第3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情节作为教的“引爆点”,以人物的对比作为学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对外在的语言、动作的用心揣摩,深入人物的内心,逐渐丰满人物形象,明晰人物性格。由于教学点集中,学生将得以充分地阅读,深入地体悟。
  4.授之以法突出“道”。长文短教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之“道”,得以“长文短学(读)”。
  要教得轻松,就要从讲读课文时的“精雕细琢”中解放出来。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时间,才会仔细考虑哪里是必讲的内容,哪里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也才有可能记得住,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讲得少,才能有更多的机动时间用于复习、查漏、强化,学习课外知识
  四、少讲多读,以“质”为关键
  少讲多读不仅能拯救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适合进行当前的补差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后进生学习越感到吃力,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辅导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如果在刚刚上完几节课以后,就让学生接连几小时地坐在那里读教科书和做练习,归根到底,就是在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因此,少讲多读是减负提质的关键所在。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到底可以讲什么?问什么?魏书生老师如是说:从复习的角度看知识,重要与不重要会看得更清楚。韩兴娥老师回答得更简洁:一是简单,差生也能一想而答;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如学习《桂林山水》,就问一个问题:“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用于背诵、积累、运用。
  (责编 刘宇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