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专题复习

时间:2019-04-14 05:05:3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地理计算能力是高考地理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地理计算问题能较好地检验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能力,历年高考都有分值不等的地理计算类题目出现。因此,搞好地理计算专题复习十分必要。
   一、 时间计算
  1. 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经度差可以被15整除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1时。
  经度差不能被15整除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上面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例1】 当120°E地方时为12时时,30°W、20°E的地方时分别是多少?
   【解析】 先计算两地经度差:120°E+30°W=150°;120°E-20°E=100°。再计算两地的地方时差:150°/15°×l时=10时;4分钟/1°×100°=400分钟。两地的东西方向:120°E位于30°W和20°E以东。最后代入公式计算:12时-150°/15°×l时=2时;12时×60分钟/时-4分钟/1°×100°=320分钟=5时20分。
   【参考答案】 30°W的地方时为2时;20°E的地方时是5时20分。
  2. 区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所在地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取整数,所得商即为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是所得商+1。
  ②计算区时的步骤
  确定两地的时区;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例2】 某航班于北京时间5月8日14时从北京起飞,历经20小时到达纽约(74°W),到达时纽约时间是多少?
   【解析】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起飞时是5月8日14时,到达纽约时北京时间是5月9日10时;纽约的时区数是74°/15°=4余14,14>7.5,因而是4+1=5,即纽约时间是西五区区时。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北京时间早于纽约时间。最后代入公式计算:5月9日10-(8+5)=5月8日21时。
   【参考答案】 到达时纽约时间是5月8日21时。
  3. 日期计算
  ①日期界线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消除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从日界线起始,旧的一天在日界线结束。
  子夜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地更替,子夜线从日界线开始自东向西不停地移动,新的一天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范围不断缩小,绕地球一周后再次回到日界线时,旧的一天就彻底消失,更新的一天随之开始。
  需要注意的问题:a.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b.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c.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d.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说24时时为昨天,说0时时则为今天。
  ②两个日期所占比例
  日界线(180°经线)向西到子夜线之间是新的一天的范围。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也就是说,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则是旧的一天。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则全球属于同一天。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例3】 若120°E刚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线,则t+1日的范围是___________,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若太阳直射120°E,地球上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解析】 t+1日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80°经线之间。跨经度60°,相当于地球范围的60°/360°=1/4。太阳直射120°E时,120°E是12时,则180°经线是18时,地球上新的一天的时角是18时,所占比例为18时/24时=3/4。
   【参考答案】 120°E向东到180°经线之间 1/4 3/4
   二、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1. 计算公式
  H=90°-|φ士δ|
  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的某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用“-”号;在不同半球,用“+”号。
  2. 计算步骤
  直射点的纬度(δ)和当地纬度(φ)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量。根据公式,知道或间接知道其中的两个变量,可以求知另一个变量。
   【例4】 已知北京位于40°N,求冬至日和夏至日其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 首先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然后进行计算:H冬=90°-(40°+23°26′)=26°24′;H夏=90°-(40°-23°26′)=73°26′。
   【参考答案】 北京冬至日太阳高度是26°24′,夏至日太阳高度是73°26′。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 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计算公式:L=Hcotθ。其中L为楼间距,H为前一楼高,θ为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计算公式:α=90°-H。其中α为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例5】 30°N某地,要在60米高的楼北面建一新楼,为使新楼全年都能受到阳光照射,最好的楼间距是___________。9月23日安装在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应该调节为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问:θ=90°-(30°+23°26′)=36°24′;L=Hcotθ=60cot36°24′=60×0.7=42米。第二问:H=90°-(0°+30°)=60°;α=90°-H=30°。
   【参考答案】 约42米 60°
   三、 昼夜长短计算
  计算公式:
  1. 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
  2.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 夜长=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4. 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纬度的夜长
   【例6】 某地北京时间6:40日出,19:40日落,求该地的昼长、日出、日落与经度。
   【解析】 昼长=19:40-6:40=13;日出:13=(12-日出时间)×2,所以日出时间=12-6.5=5.5;日落:13=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所以日落时间=13+5.5=18.5;经度:6:40-5:30=1:10,1:10=17°30′,120°E-17°30′=102°30′E。
   【参考答案】 13小时 5:30 18:30 102°30′E
   四、 两点间实地距离计算
  1. 在比例尺地图上: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θ千米。其中θ是纬度度数,赤道上cos0°为1,60°纬线上cos60°=1/2。
   五、 相对高度计算
  在等高线地图上,两点间或陡崖相对高度H:(n-1)d≤H<(n+1)d。其中n为两点间或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例7】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 若在图上用直尺量算,甲、乙两山顶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米。
  (2) 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则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
  (3) 估算E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
   【解析】 (1)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所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 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差。所以495-200=295米。
  (3) 陡崖深度:(n-1)d≤H<(n+1)d,n=3,d=100,(3-1)×100 ≤H<(3+1)×100。
   【参考答案】 (1) 150 (2) 295米 (3) 200~400米。
   六、 温度计算
  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米,温度降低约6摄氏度。
  计算公式:T=(H/1 000)×6。其中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例8】 下列图中温度数值为山脚地面平均气温,高度数值为山顶与山脚的相对高度。其中反映了有永久性积雪的山体是( )
  
  
  
   【解析】 该题目的考查点是随高度的变化山体的积雪线高度的问题。结合季节和按照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有永久性积雪需要夏季有雪线存在,即平均气温降至0℃,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正确答案是C。
   【参考答案】 C
   七、 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
  1.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2. 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是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八、 人口密度计算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例9】 读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解析】 该题以2010年的四川省人口统计为情境,考查了10年间四川省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及原因,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是典型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现代型;总人口减少不到200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由2 223万增加到3 217万,增长了993万,增长率为44.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参考答案】 1. A 2. D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