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山水无界,古意淡远: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时间:2019-03-03 04:52:0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初识林深,是在他的渊渊堂画室。午后的阳光抚触着画室阳台上密密匝匝的绿竹和兰草,微风吹动,一派清幽。   我们在楼下喊他的名字,不一会,门开了,一位面目清秀,身着米色对襟短装的年轻人微笑着迎接了我们,他便是林深。拾级而上,很快抵达他的画室。画室宽敞静谧,古朴的家具、古董、茶室……四处可见主人对细节的注重。整洁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幅林深的山水画小品,墨色淡雅,线条简洁,古意盎然。他的画作在初次扑入我眼帘的瞬间便让我想到两个人,石涛和张岱。前者是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均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我以为,林深的画风与其有着神似之处。而论画意,林深的画作又哈如明代散文大家张岱笔下一篇篇简洁优美的小品文一般,在淡然的静谧中感受人生,意会人生。
  
  复归传统中庸精神
  
  关于林深,我此前孤陋寡闻,未曾与之谋面,也未曾与之交流。事实是多年来,他为了研习山水画,深居简出,极少出面,在圈内的社交活动中难得目睹他的影子。福建自古以来便是个书画大省,近现代书画名人辈出之地。或许有着一脉相承之故,林深的骨子里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意画风。关于他的过往,是一段艰辛的修炼史,因为山水画一向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门类,且对画家本人素质要求极高。作为山水画画家,他是一位在漫长的时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将绘画当做终生信仰的虔诚信徒。此番幸会,让我得以目睹这位信徒的真实一面:甘于清寂、热爱传统文化、单纯、执着、平和。
  时光倒流至1995年,21岁的林深因著名国画家林容生老师的牵线,得以在杭州拜会中国美院国画系博士生导师林海钟教授。由于林深绘画天份较高,对绘画的领晤力颇深,使得林海钟爱才若渴,决定收林深为入室弟子,悉心教导林深山水画技法。林海钟教授面授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要从零开始,忘掉你之前所画的,要有空杯的心态,重新从传统技法人手。”林海钟教授的观点是,真正的国画是讲究笔、墨的。技法是绘画的基础,如果绘画技法过不了关,是谈不上画了。林深对此谨记于心,在此后的创作生涯中,他刻苦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崇尚中庸之道、中正之气。传统的绘画从技法到表现,再到绘画之意境,都无不如此。草是有生命的,树是从地上长出来的,雨水从天空落下,一切都是自然规律,不是凭空冒出,或者说歪曲不得。从另一种层面上而言,不是说老画就叫传统,传统是历代经典作品的升华。”在林深眼里,一位用仅有的收入竭尽全力做古书画、古代文房四宝等的收藏和研究的恩师是值得他钦佩和毕生追随的精神导师。受林海钟教授的影响,林深也收藏了一些珍贵的清代古墨,以及一些优质的矿物颜料。那些古墨色泽温润、黑亮,气韵芬芳,且质地优良,矿物颜料更是色泽优雅、深沉内敛。林深认为,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之所以古意盎然,与画家所采用的国画颜料也有极大的关系。纯粹的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褪色、色彩鲜艳,我们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便有这样的印象和感受,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让人神清气爽。而这些,都是因为矿物颜料的缘故。
  林深说,“我用的材料都是上佳的矿物、植物颜料以及古墨、老纸和特制毛笔,只有好的工具材料才能精准地表达画者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是从精神层面上而言。若从物质层面上而言,运用好的材料会使得画作更具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纯粹精神。不单是技法如此,材料的选择也应遵循国画传统理念,才能真正领略古人之意,通过这些媒介和古人对话。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和力争完美的绘画理念。”
  林深所言如此,所行也如此。2004年,林深毅然脱离了8年的经商生涯,全身心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尤其是对青绿山水画的研习。因为林容生和林海钟教授的谆谆教诲让他更加坚定地走山水画创作这条艰辛,但其乐无穷的艺术之路。“老师让我放弃经商,他觉得我继续在社会上混迹最终会让我变成一位浮躁的人,不利于我的艺术创作,相反,会破坏我的创作。所以,为了绘画,我最终决定完全放弃经商。”多少人为了现实利益而放弃了艺术追求,然而林深却是为了纯粹的艺术而放弃了生财之路。仅此一点,便难能可贵。不为声色所迷惑,忍耐清寂是作为一位画家的必备素质。林深做到了。他的画作也正透露出这样的超脱气息,宛如禅意,高远清幽。寥寥几笔,形神俱妙,让人玩味不止。
  此外,除了对山水画的研习,林深也对书法颇有研究,并在闲暇之余收藏了一些古代书法碑拓作为研究摹本。中国自古“书画同源”,强调中国书法与传统绘画都同出一脉,因此,孜孜不倦地研习书法对林深的绘画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徐东树曾对此评论道,“他从中发现了书与画的亲和关系是内在的一致的,在绘画的勾勒擦染与书法的用笔中,有着声气相通的内在律动。细心的人,当可以从款字中看出他在这方面的明显用心。”
  
  人与自然合一的和谐意境
  
  2004年至今,林深不断深入生活,挖掘家园的文化内涵,创作出以家园为主线的系列作品。天道酬勤,他的辛勤耕耘获得了大丰收,2006年以来,林深的画作不断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展中荣获大奖,作品《氤氲含翠》更是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了林深的创作。
  林容生老师对林深的画作曾点评到,“近年的作品,特别是大青绿山水,把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顾和流连表现得十分细腻到位。这无疑是思考的结晶,而不应该仅仅看作绘画技巧的成熟和符号的提炼。只有一个对艺术和生命进行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够明了‘家园’的真正内涵并把它表达出来。”
  林海钟教授则对自己的爱徒赞誉有加,他认为,“林深是一个笃学的人。中国绘画精深博大,要深入其中又出乎其外,非有笃实的精神不能成之。故学艺之初满腔热情,而后不了了之者甚众。林深却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下来,专精下苦、转益多师,即使是作为生意人为生活奔波时,仍不言放弃。反而在生意和生活的压力下,逐渐明了了绘画对于自我存在的重要性,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迷时师渡,悟时自渡。”林深除了感恩自己的两位老师外,也极力在创作中贯彻老师的精神,博览中国传统文化。林深认为,在中国文化中,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虚和空、动和静、疏和密都是相对的。而中国山水画意境最注重的是三要素,正所谓:可望、可游、可居。可望,整幅画有空间上的透视感,而非平面;可游,让观者陶醉于画中景致的优美;可居,让观者如入其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是一幅比较成功的画作。就扰如唐代画家,他们在色彩和细节上下功夫,甚至减少颜色、或者完全不用色,来达到画面能够产生连续、完整的空间,比如使用浅墨表现远景,逐渐引人进入深处的小路、若隐若现的云烟等等。
  对传统山水写意画,林深的体会是,
  “一位画家的风格的成立是很容易的,但关键是这种风格有无价值,是否符合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而对国画的创作理念,林深则认为,我们对传统的认识应该是站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看待。不仅是绘画,音乐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释道,佛家对国画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如禅宗讲求的明心见性和当下的顿悟,更符合非师即仕者的精神寄托和审美理念。所以,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琴棋书画和中国人文精神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而写意画里的“意”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从实践者角度看,那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实现,用技法,由技人道,在此过程中对画作进行升华。比较好的技术能更快达意,表现更具完美,用好材料也是。
  照林深的理解,一张山水画是画家自身境界的体现,意由心生,心有所养,则境深远矣,绘画的目的不是对大自然的抄袭和临摹。他画笔下的树、石、兰竹、草亭、人物等元素,抑或肃穆的北方山岭和秀丽的江南山水,雅致、淡远、幽深,或柔美,或明快,那些简约、干净的枝桠,拙朴的石头和丰富的山脉层次感无不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之美,和人与自然合一的和谐意境,充分展示了山水景致与画家内心秩序的关系。美国中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瀚曾在《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这样写道:“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欢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我想,林深也已似他们中的一位。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