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优秀男子网球双打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网球双打规则

时间:2019-02-09 04:50:2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引言      网球运动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展十分广泛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它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项目”。建国以来,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比世界高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回顾我国乒乓球、羽毛球等优势项目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理论领先,以先进的理论正确指导训练比赛实践,是最为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当今世界网球运动在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趋势推动下,技术战术不断创新,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查阅国内、外有关男子网球双打方面的资料。包括认真研究读了《运动训练学》《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讨》等十余部相关书籍与期刊。
  
  1.2 录像观察法
  本文以布莱恩兄弟(1)、佩斯-达姆(17)、洛佩兹-贝达斯科(121)、诺尔斯-内斯特沃尔耶特-汉隶(68)等世界高手平双打运动员为对象。
  比赛录像的分布情况
  
  1.3 数据统计法
  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概念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是指在比赛中以发球开始,以参加比赛的双方运动员某一方击球失误而告结束,它是构成一局比赛过程和一场比赛过程最基本的过程单位。
  
  2.2 发球战术系统分析
  2.2.1 发球技术
  由表看出发球是网球双打中十分重要的单项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发球局的胜负。同时规则规定第一次发球失误不失分,可以进行第二次发球。这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把发球作为开始打跨对方的锐利武器。发球的目的是要求直接得分或得到一次软弱的回球,使对方处于被动不利局面,从而使本方掌握发球局的主动。
  2.2.2 发球落点的统计
  在优秀男子网球双打比赛发球落点的分布中,内角、中路和外角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内角一共出现一百九十一次。作为有效的发球,双打与单打不同,双打比赛必须考虑以两个人的协作配合而得分。为缩小同伴的视线范围,双打的发球目标应以内角和中路为主,穿插发边线球。同时,双打发球比单打发球更重视准确性,特别应努力保证一发的准确性,因为一旦一发的成功率不高,那么二发最能给对方造成进攻机会。
  
  2.3 接发球战术系统分析
  2.3.1 接球技术情况统计
  由于受到对手发球的制约,接发球直接得分的次数很少。如果一味的进行接发球强攻,造成的失误会很多,从而也就失掉了比赛。
  2.3.2 接发球路线统计
  从接球的线路来看,多数都是斜线,直线和中路都不是接发球方第一次击球的首选,除非发球方的另一名球员提前作出了动作,这样接发球队员可能会选择变线,从而为自己争夺主动。
  发球战术过程、接发球战术过程和发球落点在竞技过程中各类技术运用的次数,反映了在制胜规律的制约下,各种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特点。为确定单项击球技术的训练比率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起码要具备以下发球方的战术原则:
  一发成功率在80%以上,发球要深,每一分发球前与你的同伴商定发球的落点,每次发球时力求发球上网。
  发球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行动,不受对方任何干扰,而对于接发球一方来说,只有在对方发球之后,才能知道该用正手还是反手,带侧旋或是上旋,或采用其他战术。面对变化难测的发球,接发球战术方式的选择处于被动地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是指一分的比赛过程。它以发球开始,以参加比赛的双方运动员某一方击球失误而告结束。
  3.1.2 优秀男子网球双打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分布特征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分布形态呈正偏态分布;集中分布区为第一至第二十三拍竞技过程; 80%集中分布第一至五拍。
  3.1.3 优秀男子网球双打制胜规律
  优秀男子网球双打比赛制胜的机制在于双方运动员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优于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
  3.1.4 优秀男子网球双打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技术运用特征
  发球战术过程与接发球战术过程技术运用均以截击和抽球为主。
  双打的发球落点以内角和追身为主。
  
  3.2 建议
  3.2.1 加强男双在前五拍回合的对抗,并由此可衍生出发求战术过程前四拍和接发球战术过程前四拍技术衔接以及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3.2.2 对发球与各种站位的关系及其所能演变出来的各种战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巩固发球战术过程的制胜优势。
  3.2.3 竞技过程中应加强发球上网、发球落点等训练,为掌握比赛主动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莆田文献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