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转变应从沟通开始_问题学生转变记载

时间:2019-02-09 04:50:1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我们看学生,往往看到的是学生的外部表现。其实,任何现象的后面都有其产生的根源。问题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亦如此,他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一定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如果只看到现象,不做深入了解,只纠正一些表面的东西,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办法去治救问题学生,就事论事,采用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只求一时之功,采用“激素”疗法,对问题学生来说,往往是不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他们总是口头上服气,心里不服,一时认错,过后重犯。
  常言道:“浇花浇根”。对待问题学生如能从沟通开始,从交流做起,真正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时我们看起来很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很顽固的问题,也能连根拔除。如果做到通过沟通而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和风细雨,滋润心田,就会达到治本的目的。
  
  一、与问题学生本人沟通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苦衷。“肚子疼不疼”,病在哪里,只有学生本人知道。我们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从学生那里找到解决的办法。然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向成人敞开。要想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无顾忌敢讲话,讲真话,真诚对话,唯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无比的信赖。只有真诚地、耐心地,怀着母亲般的爱心和慈怀,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善意沟通,学生才不会有戒备心理,才会跟老师对话。一般来说,老师对问题学生是不够宽容的,常常以个人的眼光好恶来衡量学生。问题学生被老师批评多,指责多,学生的自尊和信心受到损害。因此,与他们沟通,首先必须在沟通中使问题学生感到被尊重,能找到自尊,能感到老师的真心诚意和与人为善。这样,我们的沟通才能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我知道她父母离异,由外公监护她上学。这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应该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但是同学们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她平时爱穿戴,爱买小吃,爱花零钱,不符合享受条件。我有些不理解,后来从她嘴里掏出了真话,她在这样的家庭里,她感到自卑,她怕别的同学看不起她,歧视她。她并不是很有钱,她把外公给她的钱省下来,有意花在人面前,装“富”,换回一点心理平衡。这是一个特殊家庭,造成了一种特殊心理,而采取了特殊做法的例子。我了解了实情后,给予了合理的引导,纠正了该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除了与问题学生谈心对话外,还要注重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活动同样也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同样可以发现学生身上平时不能发现的东西,便于全面了解一个学生。
  
  二、与问题学生家人沟通
  
  许多问题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表现判若两人。有一个在在学校有很多问题的学生,家长却认为该生在家中表现不错。同时,家长素质不同,对学生行为优劣的衡量标准也不同,要求不同,期望不同,影响不同。因此,教育问题学生,非常有必要与学生家人沟通。我们可以通过家访,请家长来来学校作客,与家长聊天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家庭结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学生在家中的表现等,从中发现一些产生问题的因素,获取一些教育信息
  
  三、与问题学生的同学沟通
  
  许多家长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同学一清二楚,知根知底。许多老师家长挤也挤不出来的话,知心同学跟前,不加掩饰,毫不保留,滔滔不绝。向同学了解到的情况是最真实的情况。不过,与同学沟通也很难。学生有学生的做人原则,他们一般不把同学的“隐情”告诉给老师。由于年龄关系,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有他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因此,与学生沟通,必须出于对问题学生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必须讲究方式,做到使被访者和问题学生都不受伤害,且能对解决问题带来益处。
  
  四、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艺术品,不同角度看到的效果不同,感受不同。就问题学生而言,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教师在学生身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施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互访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学生教育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五、与社会沟通
  
  学生的活动不限于学校和家庭,我们走访商店、饭店、校外摊点、网吧等,也能获得学生生活中的许多信息,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从而对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不可多得的帮助。
  总之,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转化的难度在于对问题形成的原因缺乏了解,吃不透,往往在治救的过程中开错药方,致使治疗不利或产生了耐药性。我们认为,面对对问题学生,首先多方沟通,全面深刻地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全部,既能看到问题的表面,又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可以在沟通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消除教育者对问题学生的偏面认识。把学生看成一个全面的人,凭借优点,利用优点,鼓足学生进步的信心,也使学生也能看到真正的自我,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走上健康轨道,出现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