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学习唐诗随感

时间:2019-01-23 04:57:3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优秀而特出的。其中又以诗词为古今中外的文化人士所赞赏,从而长期继承过来,广泛传播下去。   中国诗歌史是中国文学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前有周、汉,后有宋、明、清,都无法与之相比。
  唐诗之所以特别被人推崇,被人传诵和学习,主要在于下面三点:
  一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五七言古体诗在汉魏南北朝时就已经大量产生和流传开来,五七言近体诗在两晋南北朝就开始萌芽,而在少数文人中进行试作。进入唐朝以后。经过王、杨、卢、骆和沈、宋等人的倡导和实践。五七言近体诗(即律、绝)就基本定型了。这就是承先继往。到了中晚唐时期,曲子词就在一部分文人作品中出现了。张志和、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等人的集子里就有不少的词作流传下来。到了宋代文坛。词这一文学体裁盛行,几乎与古近体诗并驾齐驱了。这就是启后,也就是开来。
  二是唐诗中一、二流作者特别多。唐朝建立以后,继承隋朝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因而诗赋创作,风靡一代。唐朝立国近三百年中。出现了许多一、二流大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白居易,其诗作造诣是特别高的;至于陈子昂、王昌龄、孟浩然、高适、岑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在诗作造诣上也是很高的。正因为有这么多大诗人的存在,所以出现了唐诗的全盛局面。
  三是唐代的好诗特别多。除了上述一、二流诗人的优秀诗作多得无法枚举之外。其他诗人的好诗也是难以数计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九龄的《感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孟郊的《游子吟》。李绅的《悯农》,元稹的《行宫》,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贺的《南园》,许浑的《成阳城东楼》,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聂夷中的《田家》……以上这些诗作。在历代文人和人民群众中,长期吟诵。备受赞扬,不弱于一、二流诗人。
  中国格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优美的诗歌形式。基本上是在唐代定型的。至今没有哪一种诗歌形式,比格律诗更为优美,更为雅俗共赏,更为长期而又广泛传诵。
  正因唐诗具有如上的特点和优点,所以唐代被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是当之无愧与毫不过分的。
  唐诗的历史地位既如上述,我们就应该继承传统。光大先业,让诗国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下面。我想就另外几个问题再谈点粗浅看法:
  一、唐宋诗的差距问题。宋诗与唐诗比。只是其二流作者稍少一点,稍差一点;其一流作者,并不见得差多少。唐代的二流诗人很多,在宋代诗人中是很难找得这么多的,虽然有欧阳修、王安石、范成大、杨万里等人。但也显得单薄一些。至于一流作者,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陆游,实在难分高下。
  二、中国的诗歌,唐诗是高峰,但却不能说是顶峰。唐代的诗人众多,作品丰富,造诣高超,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却不能说好诗已被唐代人写尽了。宋代诗人中的苏轼、陆游,是唐代的任何一个诗人所难以超过的――因为他们各有独到之处。就是宋代其他诗人中的一些好诗,唐代的大家也难以超过。例如欧阳修的《答丁元珍》,王安石的《明妃曲》、《北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范成大的《州桥》,朱熹的《卜居》,林升的《题临安邸》,叶绍翁的《春日游小园不值》,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不仅是宋代,就是金、元、明、清代,以至于近代、当代,好诗也是层出不穷的。例如元好问的《夜赴邓州幕府》,张养浩的《登泰山》,高启的《青邱子歌》。王象春的《书项王庙壁》,方孝孺的《题爱日堂》,李梦阳的《泰山》,杨继盛的《绝命诗》,戚继光的《宿阿育王寺》,张居正的《舟泊汉江》。吴伟业的《圆圆曲》,张煌言的《被执过故里》。朱彝尊的《玉带生歌》,屈大均的《壬戌清明作》,徐兰的《出关》,嵇曾筠的《五台山》,席佩兰的《三桥春游曲》,陶澍的《登大别山》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曾国藩的《岁暮杂感》。黄遵宪的《太平洋舟中望月》,康有为的《出都留别诸公》,谭嗣同的《晨登祝融峰》,梁启超的《太平洋遇雨》等等。这样的好诗,唐代人能够超过吗?能写得尽吗?
  三、皮毛上模拟唐诗的学习方法不可取。自从唐诗出现以后。历代诗人们学习唐诗的劲头很大,高潮迭起。长盛不衰,出现了许多名家和杰作。然而。其间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例如:宋初学习李商隐诗的形式美的“西昆体”,摭拾典故,堆砌词藻。苛求对偶工整和形式华美;黄庭坚学习“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并提出“点铁成金”的写作手法;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必盛唐”的主张,以致流而为模拟剽窃的假古董;清代王士祯标榜神韵的所谓“唐人三味”的一些作品。说是“要剔出盛唐真面目与世人看”,被袁子才讥评为“假诗”……等等,都是对唐人亦步亦趋,模拟形似,只拾其唾余,而遗其精髓。如果这样学习唐诗,那势必愈离愈远,走入魔道了。
  在学习唐诗、继承唐诗优秀传统的途程上。我认为,必须以吸取精神营养、提高艺术境界为主,重在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诗歌艺术园圃里,争妍斗艳。推陈出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