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探析】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时间:2019-06-19 04:57:5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实践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的教育观念。职业技术学校应当审时度势,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健康教育,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现在的身体和将来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学大纲
  一、 健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技校生的健康教育却滞后了。健康教育是技校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技校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了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平衡,另外,性机能的迅速成熟也造成学生的心理不适应。此外,技校生大都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自立”的需要,成人感特别强烈,就业需要突出与成就事业的信心不强也成为技校生心理上的突出表现。如果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就容易接受不良刺激造成心理失常等后果。健康教育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影响技校健康教育的因素
  技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山区,对现代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许多学生没有树立现代的健康观念,片面地认为身体强壮没有病就是健康,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者,很多技工院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健康知识缺乏。技校体育理论课中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注重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而关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甚少,远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从事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的形式单调,从而导致学生对健康教育缺乏相应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徘徊在低水平,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三、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
  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却忽视了锻炼习惯和体育情感的培养。如何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品质呢?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师素养。技工学校体育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最关键问题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一是体育教师身心理健康水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二是体育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体育教师没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是不可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努力提高技校体育师资素养,主动适应技校体育教育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采取“和谐原则”和“成功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享受体育。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解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好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课题,让学生从理论上根本地认识体育锻炼对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体能锻炼。体能锻炼是增进技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技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职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和运动水平。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体育学习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健康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不愉快情绪得到宣泄,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得到减轻,才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发展自我。总之,技校健康教育既要与学校的教育全过程有机结合,又要充分发挥技校体育教育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网络式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实现技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琰.正视心理疾病――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基,[1999]13号.
  [3]罗希尧,王伯英.学校体育理论[Z].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