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报告】 大学生德育实践报告

时间:2019-06-11 04:53:5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的系统工程。 学校德育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主导性的特点;家庭德育则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和相融性的特点;社会德育却表现出松散,繁杂,随意,无序,可控性差的特点。因此,着手学校、家庭德育一体化的研究旨在寻求两种教育的合力教育,进而达到学校德育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家校德育 合力教育 育人实效性
  
  1.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方法
  “学校一家庭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子课题,于1998年7月批准立题,经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校一家庭德育一体化”是指为了达到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统一体,发挥德育的整体功效。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的系统工程。作为主阵地的学校德育,具有正规性、系统性、主导性等特点。以血缘纽带、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则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及时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性的特点,社会德育的影响面大,但松散、繁杂、随意、无序、司控性差。我们着重于研究学校、家庭德育的一体化。
  1.1 预期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发挥学校德育主导作用,挖掘家庭德育潜力,将学校、家庭德育及其内部诸要素动态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德育目标的一致性、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互补性、关系的协调性及合力的增效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初步买现一体化,产生1+1>2的育人效果。
  1.2 研究对象。
  我校高2001级、高2000级、初200l级、初2000级全体学生。
  1.3 研究措施。
  (1)调查、分析学校、家庭德育一体化现状。
  (2)组建学校、家庭德育一体化联系网络:利用所设网络在预定年级积极展开与家庭的联系,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家校实际的家校德育一体化实践体系。
  (3)筹建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4)在全校组织了44位富有教研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作为主要参研人员,通过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及业务水平。
  2.学校与家庭德育一体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在对10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88个学生家庭的个案调查中,我们发观“学校与家庭德育一体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德育目标的矛盾性与统一性并存。
  学校德育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家庭德育目标的定位上,由于家长的认识层次不同,在育人的目标上表现出高低层次的不一致。在“你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栏目调查中,选“能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人”仅占12.6%。据“你父母最关心你的是什么”栏目统计,选“学习成绩”项目的占63.3%,比选“身体状况”、“思想品德”、“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三项总数的比例还大。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与学校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极不协调的。
  2.2 德育内容的互补性与冲突性并存。
  学校德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社会性,较强的群体性和统一性,但是学生却感到空洞抽象,难以接受。据“请你对所学科目自己喜欢程度进行排序”调查显示,68.2%的学生将学校“思想品德”课放在最后一位。家庭德育的传统美德教育正在减少,甚至与学校德育相抵触。调查显示,78.2%的家长要求孩子在校只“认真学习,其他事务不参加”;有近1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是在家长们的麻将桌边玩耍度过的。
  2.3 德育方法的启发性与粗暴性或溺爱性并存。
  学校德育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启发疏导学生,以身教为主要方法的家庭教育,父母采用“有计划、学科、民主”的教育方式的仅占31%,而有近70%的学生对家庭的教育方式,感到“过严、缺乏民主”或“放任”,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经常采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
  2.4 德育信息的沟通性与阻滞性并存。
  目前家校在信息沟通方面不仅没有什么新招,就连传统的家访、校访和家长会也几乎名存实亡。据“你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络情况”调查显示,选“不管孩子怎样你都愿经常与老师联系”的仅占23%。教师和家长在德育过程中几乎相互脱节,信息不能共享。自然难以形成合力,有时还会产生1+1   3.4.2 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形式。针对家校德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强化传统沟通形式,开拓现代沟通形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家校德育一体化联系网络,使家校联系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
  (1)家长会制度:学校规定每个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家长参加的家长会,重点解决家校联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2)家访制度:对一些表现较为典型的个别学生或家庭较为特殊的学生,学校规定班主任必须进行家访,了解具体情况,使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
  (3)校访:学校鼓励家长校访,领导、老师可以随时接待到校的家长,与家长进行交流。
  (4)制作学校、家庭联系卡:针对一些难以联系的学生家庭,我们使用这一方法,保证每月与住校生的家长交流一次或几次。
  (5)家长育子经验交流会:邀请在育子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学生家长到校作报告,交流先进经验。
  (6)构建家校三级联系网络:学校设家长委员会,由校长亲阜担任家长委员会的主任,年级设家长联谊会,各班设家长联络型、组,三组联系机构采用层级负责制,并吸收家长参与管理,定别升展活动,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7)设立学生咨询的服务处:由家长委员会、政教处、学生全、团委会共同负责,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听取他们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要求。
  (8)开通家长热线电话,使每位家长随时都能与学校取得联系,交流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学校派专人值班记录、整理。
  (9)实行家长辅导制:我们在初2001级和初2002级试行“家长辅导制”,每周一晚请两位家长到各班去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管理。
  (10)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颂祖国卡拉OK赛”、“元旦晚会”、“五四歌咏比赛”、“十八周岁成人宣誓仪式”、“主题班会”、“校外实践活动”等。
  (11)办《家长必读小报》,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已出版20余期,深受家长欢迎。
  (12)组织家长事迹报告会,以家长的现身说法感召学生。
  (13)设“校长接待日”,周末由一名校长值班,接待学生或家长,与他们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研究与实践的效果
  为了了解研究实践效果,学校于2000年6月底对1000多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有82.6%的学生已经认为父母“非常信任自己,常听取我的意见”。有90.1%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思想品德与学习同样重要,都应重视。在对家校联系的认识上,认为“非常重要”的家长已上升为86.9%.学校与家庭德育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增进了家长和学校的相互了解。
  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校纪校规,消除了许多思想上的疑问和误会,对老师更加尊敬,教师进一步了解处于急剧变化中的家庭状况,理解了家长求生存和育子的艰辛,主动给家长出主意,帮助家长解决育子问题,甚至解决家庭矛盾。
  4.2 学生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现在学生家长几乎是100%的认为自己能做到让子女表达意见,95%的学生感到比以前更加受父母尊重,89.5%的学生感到思想压力比以前小了,82.3%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这说明,学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家庭人际关系好转。学生也表现出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心情愉快,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4.3 家长和老师的德育素质有所提高。
  家长是家庭的核心,在家庭德育中起着组织、引导、监督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长咨询和家庭育子经验交流会,绝大多数家长都感到很有收获;家长对待子女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初步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4 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力度。
  由于学校经常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定时到班参与学生的管理,请有关部门到校作报告,讲法制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们带有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双重角色,学生感到他们的言谈更加具体、实在,因此也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效果往往是教师的“说教”难以达到的。
  4.5 研究成果。
  由于该组研究取得显著效果,学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实验学校、县家长示范学校。本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报告《学校、家庭德育现状及对策》获全国总课题二等奖,第二阶段研究报告《沟通家校关系,提高德育效力》获全国总课题组一等奖,重庆市一等奖。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