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预妙习,高效课堂]

时间:2019-05-18 04:56:2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学程导航”模式的不断推进。一个迫切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课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成绩?预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地理预习向来是一个软肋。如何让学生保质保量去预习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巧妙设计预习提纲、预习内容。促使学生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进行巧妙预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认真观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去观察、发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一项带有开放性、激励性、竞争性的作业,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刚刚学习地球仪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认识地球仪,学会使用地球仪,我布置了一项预习题:观测地球仪,并写出自己的发现。在上课前我让学生说出自己观测,学生得出了很多结论:地轴是歪的、地球仪上有很多线条,有实线有虚线、地球仪上有很多颜色、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国家很多,面积有大有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当然不同的预习作业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收获,预习作业的布置虽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也值得教师去开发、研究。�
  二、 逆向思维,异曲同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许多老师在课前会设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预习题没有讨论价值,学生很快就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学生就没有了预习的兴趣,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有了探究价值,才会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为了加深理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假如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运、水能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与课本上不一样了,学生的探究讨论预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预习逐渐得出结论:我国的气候会变得干燥;河流会减少,水量会变小,流向改变;水运和水能价值会大大降低。这样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加深了对地势优越性的理解。这样在讲授地势和地形的优越性的时候就容易的多。�
  三、 巧思妙想,迸发激情�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和再现,必须追求课堂教学的活力,同样预习也应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讲“多变的天气”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我设计了预习题:说说你关于天气的经历,用一段话描述,并给出开头语“那一天……”,我记录了学生的发言:“那一天,下了好大的雪,我和几个同学打雪仗,玩得真痛快。”、“那一天,天气很热,我和几个同学去游泳了,在水里真凉快”……,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关于天气和人类的关系,在教学中就自然而成,这一节教学内容我也讲过多次,但是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平淡的预习也可以因巧妙的设计而“出彩”。�
  四、 有的放矢,知疑解惑�
  教师在预习题目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凸显鲜明的针对性,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必须解决,预习有了针对性学生就能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就能体验到预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学生在预习中会经历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和体验到预习所收获的快乐,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激起追求学习新境界的意志和信念。学生的预习其实质是一种自主性学习,这种预习收获所产生的效应,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他们会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有针对性的预习是预习的一种最佳方法。�
  通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取得颇多的收获,对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预习中学生也会有一些问题搞不清楚,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疑问,学生在预习时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那么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会遗忘这些问题或疑问,更不用说上课时会提出和解决了,这样的预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记录,突出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疑点。�
  五、 善于发现,事半功倍�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寻疑和质疑的过程。对预习中所遇到的疑点难点,学生不一定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去解决,关键是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因为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目标明确,而有明确目标的学习,才会是高效的。因此,为了改变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交流偏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偏多;鼓励创造性学习偏少,死记硬背增多;发展个性偏少,强求统一增多的现状,教师要切实指导学生扎实有效进行课前预习,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 联系实际,激活课堂�
  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里,而是在生活里,在学生的身边。�
  在教学《气候复杂多样》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让每个小组带三种树叶子:桑叶、橘子树叶和松叶。上课时我指着树叶问:桑树,叶大,冬季又落叶,是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温带落叶阔叶林)?那么,橘子树叶,又宽又硬,冬季也不落叶,那又是什么自然带的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叶,像针一样,是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亚寒带针叶林)?同学们通过眼前事物,不仅形象地认识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联系生活实际用事物激活了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学程导航”模式的引领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指导学生预习地理的方法,坚持培养学生的地理预习能力,并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得到发展,课堂一定能更精彩,课堂效率一定能提高,地理综合素养一定能得到提升。�
  
  (石晓庆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 226151)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