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拾零

时间:2019-04-12 05:14:0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本文依据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课程标准,结合对南宋朱熹先生对阅读主张的理解,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变换阅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逐字逐句读,读中质疑”、“ 逐句玩味,体会弦外之音”、“读中遐思,以读促说”、“置情设境,培养探究意识”的五大阅读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证了其经验。为提高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南宋朱熹先生也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朱老先生的一席话,把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目标的方法逐个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 变换阅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是获取语文知识的基本功,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若读出了情感更能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还有助于领悟课文中的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的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阅读,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意会知识,促进知识的初步内化。如:小学低年级识记内容的教读、认读、领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等等;体验课文整体情感的朗读、诵读、配乐朗读、配乐朗诵、范读,等等;感悟课文情境与情节的分角色读、个人“反窜”读、“课本情境剧”表演,等等;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答案的细读、精度,等等;体味语句所表达情绪的品读----语音长短、音量轻重、声调抑扬、语气缓急,等等。
  二、逐字逐句读,读中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解决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新问题,并运用当前所拥有的知识去探索性地解决所提出的新问题。因此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动脑思考的最高境界是质疑。要想达到质疑这个最高境界,非逐字逐句地精品细读不可。逐字逐句地精品细读是提出质疑的基本功,是学生探究的基点,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新起点。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为什么《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表兄弟与列宁回答姑妈“花瓶是谁打碎的”的问题时的两个“不是我”的后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句号?解释这个疑问,可以用设置情景(折断一根粉笔,然后指向某一个学生说是他折断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学生说得十分肯定,所以用感叹号。)的方式拓宽感叹号在语言环境中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句号在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十分肯定的语气的知识。
  三、逐句玩味,体会弦外之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当教师引导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和理解障碍后,就需要第次地启发学生熟读,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提示学生,在熟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在通读中感悟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在品读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在逐句玩味的精读中读出课文的意境与“弦外之音”,进而明白作者的主旨、神韵、风格及思想情感。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蒲公英妈妈为了孩子顺利的旅行,特意为孩子准备了降落伞的“弦外之音”是蒲公英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提问拓展这个“弦外之音”,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在雨天能够顺利上学,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东西呢?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人间母爱的伟大。
  四、读中遐思,以读促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与思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遐思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某一个句子的启发,借助想象来实现的。想象是建立形象思维的核心,是领悟课文情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合理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描绘各种动人的情景,用直观的教具启迪学生建立想象“模型”。这些环节的设置自然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的熟读与理解的基础上的,否则,难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也难以使学生读与说的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坐井观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了哪些地方?学生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回答:飞过沟、塘、堰、渠,海、河、江、湖;越过高山、田野、村庄;穿越城市高楼、原始密林;等等。启迪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与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这样将阅读与想象结合,运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将想象的内容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的说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将来的扩写作准备,一举多得。
  五、置情设境,培养探究意识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合理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验激情,培养其主动探究的意识,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要实现情境设置的合理性,首先要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善于设置情节悬念。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其阅读多以关注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结局的心态设置悬念,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里与极度关注的情感。教学中合理地设置与推动故事发展或影响人物命运结局相关的悬念,学生会通过阅读,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线索或答案。这种在字里行间寻找线索或答案的阅读行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第三要善于挖掘课文内涵培养思维创新。做到这一点,需要扣紧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与焦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即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角度入手挖掘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在嚼字、品词、析句中探究课文内涵。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读”这条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第次地进入阅读的更高境界,才能突出阅读教学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