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盐的妙用绘画

时间:2019-04-08 05:10:5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采用绘画法、表演法,就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一、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蔡元培曾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学艺术的。”能以审美观点挖掘各门学科的审美因素,就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将绘画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切实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使用绘画法,应力求简明。如果画出的图是复杂的,学生理解该图仍需费较大的力气,这就失去了教师利用绘画法的意义。可以用绘画手段表现的课文,在讲课前教师应提前布置,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供大家评议,选出符合课文内容、图画精美的给予表扬。由于学生的上进心很强,并且其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效果显著。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学生要想把课文内容利用绘画形式准确形象地再现出来,就必须提前预习,认真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不懂的字词句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自行解决,这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动脑动手,这样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描述了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部分描绘得生动形象,感人至深,适宜用绘画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点是指导学生画好父亲所攀爬的月台的高险以及父亲攀爬时笨拙的动作。这是一组系列画,可以通过简笔勾画出父亲去买橘子的艰难,及其当时生活的落寞。学生在画这几幅图画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出了文章词语的精妙,体会到了慈父情怀,使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教育,也体察到了作者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深刻理解了观察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诗词歌赋讲究“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优秀的古代诗词曲都被绘成相关的字画广为印制,书店中的这类图书种类繁多。这也充分说明了以古诗为内容而绘图的可行性,如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等。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感知诗句大意后,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在讲杜甫的《绝句》一诗时,通过学生绘画、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义,用得既传神又耐人寻味,给人以窗外景物尽收眼底之感。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一边欣赏绘画,一边吟诗,让我们陶醉于诗人描绘的优美意境,更激发了学生吟诵诗圣其他诗歌的兴趣和愿望。在讲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也适时采用了绘画法。学生用手中的笔,加上自己超强的想象能力,再现了文中所描绘的静雅、清幽、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当一幅幅优美凄清的图画展现出来时,对于柳宗元前后心情的变化,学生也有了一个更直观明了的认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表演解说的方法,并结合绘画的方式,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具备各方面特长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无论是什么创新,如果学生觉得是枯燥的,那么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初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而语文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读、记、背、写的枯燥循环,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采取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表演就是一种较好的上课方式,因为它无拘无束,而且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上文中提到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不但运用了绘图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表演和解说的手段。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学生在全员参与中轻松自在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教学效果。
  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活动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在实践与求新的领域中充分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在活动中,首先是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领会,然后是琢磨、研讨,之后又是表演实践,加工锤炼。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生在相互合作中针对表演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在实践创造中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既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又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他们自身的个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寻找到其中的切入点,打开一扇走入语文的大门;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这是老师的义务更是老师的责任。我们在不断地尝试中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