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6-22 05:10:4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尤其对于小学生,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心理特征,教师更应该选择最佳的引导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开拓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
  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在培养思维方面起着独到作用。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他们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他们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都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教师在教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假装不记得了某个乘法,让同学来帮怎么算,一听说帮老师,同学们都来了劲,争着要背出自己的口诀来帮老师,这样既可以帮助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要求。
  二、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重要方式之一。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好的问题所给予的方向和动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
  1、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如教:“女生相当于男生的7/8”这种具有发散性的应用题时,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7;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③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8;④男生人数是男女生总数的8/15;⑤女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的3/15等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这类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参透教材,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多并适合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的发散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2、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批判性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导火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多问、求知欲望强烈等性格特征,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并且善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奠定基础。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50度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50。,那么,把这个三角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么,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0正确吗?”有的学生就可能回答:是正确的,而忘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一道理。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这些错例进行分析就可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及其面积公式的正确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敢于质疑,多质疑,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设计互逆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一反三,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反过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会很快地回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100倍、1以X〕倍 ……。”在这样的逆向问题情境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4、设计变式问题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
  所谓的变式问题是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如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①完成一件工作,甲要1/2小时,乙要1/3小时,如果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完成;②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8小时,现在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③学校用笔经费添置课桌椅,可购40张单人课桌或60把课椅,现在要课桌椅配套添置,这笔钱可购置多少套?这几道题从表面上看,它们分别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单价、总价、数量问题,学生在对它们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比较后,就可以概括抽象出它们之间的共同道理及其相互关系,并能以此解答和推及其它与之相关的其它数学间题,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践练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练习,多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但是,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讲求实效性,讲求趣味性,讲求形式多样性,讲求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思维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可以通过迁移、变通设计一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不同形式的题目来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以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解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训练学生的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打字员要打一份3600字的稿件,3分钟打了360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份稿件需要多少分?”解题时可以引导学生:①以1分钟打多少字表示“1”的量,算式为3600÷(360÷3);②以打1个字所用的时间为单位“1”的量,算式为:3÷360×3600;③以360字所用的时间表示单位“1”的量,算式为:3×(3600÷360)。这种变式思维能化繁为简,学生就可在求异中不断探索出解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总之,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