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科学化发展途径论 高校后勤研究

时间:2019-06-12 05:01:1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着力办好师生满意的后勤,必须转换机制、提高效率,不断激发后勤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后勤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后勤改革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3-03
  高校后勤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要求高校后勤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努力在改革发展的多样化模式选择中探索、总结、提高,形成符合形势和高校特点的后勤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发挥高校后勤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功能,为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着力办好师生员工满意的后勤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做好高校后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后勤工作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高校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重要职责。为此,在推动高校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把“师生员工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后勤工作的重要标准,时刻用“师生员工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来检验后勤工作。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高校后勤具有独特的育人属性,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的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体现高尚的品质、敬业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使被管理者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及时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正确理解广大师生的想法,善待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师生的首创精神,不断推出后勤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人为本,还要让广大师生都能够分享后勤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这也是高校后勤发展的根本目的。
  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关学校与后勤运行和保障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支持,乃致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经营思路的拓展等,这些后勤改革发展系统工程的有机成分能否协调发展,更是决定改革发展道路科学推进的关键内因。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在改革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正确处理后勤发展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关系,把后勤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学校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要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科学设定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渐进、稳步、和谐地推进改革;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后勤设施建设的持续积累和后勤服务经验的不断提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建设和积累,进而挖掘明天的资源,破坏明天的市场。
  二、积极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和新情况的出现,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比如,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高校后勤大多实行“一甲一乙”的体制和模式,甲方是代表学校的后勤机关,乙方是带有公司、企业性质的后勤集团,后勤集团再下设相应的服务中心实体,并从学校行政中剥离,形成小机关、大服务、多实体的格局。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相继又出现了“一甲多乙”和“多甲多乙”等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致使一些人对后勤改革产生了模糊认识,焦点主要集中在“前进和倒退”问题上。有人认为:与改革之初相比,与强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那几年相比,改革的舆论不那么强烈了,改革的步伐不那么大了,有些改革措施、改革模式变化了,有些放出去的服务又收回来了;甚至有人说,高校后勤作为高校发展的“瓶颈”已经打破了,高校扩招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改革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改不改革都一样了。
  基于此,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和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在认识上得到统一:一是必须承认,高校后勤改革在前进、在深化、在发展。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发展和完善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就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改革的发展趋势就不会逆转,改革开放的基本特征就会一以贯之。二是必须肯定,在全国范围内即使有停滞不前或倒退的倾向,也绝不是主流。高校后勤改革是停滞了、倒退了还是深化了、发展了,不在于多样化改革模式的选择,不在于隶属关系的调整,不在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力度是大是小,而在于市场机制的力量发挥得怎么样,在于效率化运作水平怎么样,在于民主化程序是强了还是弱了,在于高校后勤的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如何。以此衡量,才能从总体上得到客观、全面、科学的判断。三是必须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校后勤工作科学发展,既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又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只要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就一定能够打开更新的局面,达到更高的水平。为此,在高校科学发展的大形势下,必须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最佳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推动高校后勤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必须在转换机制、提高效率上花力气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形式上的简单调整,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虽然经过10年的改革发展,全国各高校大都已建立起了适合本校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要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高校后勤工作的科学发展,还必须在现有新的体制、新的机制基础上,强化有益经验,改革不适应部分,完善不健全制度,切实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高校后勤的特点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要求高校在推动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市场化运作机制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把效率化目标追求作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高校后勤又好又快发展,机制、效率问题是绝对不能放过的重大课题。在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企业化、资源配置社会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比较中,最核心、最本质、全方位、全过程发挥作用的是市场化运作机制。高校后勤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提出、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公益化、公共化、义务化那一天,充满生机和活力、追求高效率的市场竞争机制、民主参与机制、规范守信机制、责任承担机制也不可缺少。只有抓住机制、效率这个核心,提高学校后勤发展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 展才能有保证。一是要逐步完善后勤人事管理及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全员聘任制度,实行全员聘任上岗,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切实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既有数量上的统计,又有质量上的标准,对职工的工作业绩做出综合评定,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职工的工资、奖金,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切实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应成立后勤服务监督委员会并有效发挥其作用,设立后勤专兼职巡视员和学生义务监督员,对后勤服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以保证后勤服务质量。三是要完善后勤财务及资产管理的运行机制。坚持对后勤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核算,增加资金利用的透明度,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统一资源、统一管理。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的系统化程度和效率化水平,还必须在建立健全转换机制、提高效率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健全目标决策机制、过程监督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失误问责机制、因事设岗、因事用人的全员竞聘机制、利益机制、信用机制,以及人员素质养成、提高等长效机制。
  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自然会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关系。
  一是高校后勤的社会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效益性要求存在矛盾。高校后勤首先要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把追求校园安全稳定、有序和谐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要求高校的后勤必须保证社会公益性。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模式,又要求学校的后勤履行一定的经营职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二者之间很显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为按照市场规律,后勤实体提供服务的收费标准应该由市场来调节,但由于高校公益性的要求,后勤实体所提供服务的收费标准就不能完全执行市场价格,而要低于市场价格,如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不能随行就市,物业的收费标准偏低等。高校的教学、科研、外事等活动对后勤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后勤实体为了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而投入的成本却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如果学校和政府对这些投入不能给予必要的、相应的成本补偿,就势必会影响学校后勤的科学发展。
  二是学校后勤有限的服务保障能力与师生员工对服务保障无限需求的矛盾。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面对的现实是,学校现有可利用资源有限,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有限,而师生员工对服务保障的需求却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生活服务保障任务也迅速增加。比如,学生就餐、住宿的保障和质量提高的问题,校园环境改善的问题,教职工住宅条件改善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其次是要有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的后勤服务保障队伍。但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在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引入社会资金又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从而可能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再有就是后勤队伍建设较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明显落后,这些因素就造成了后勤服务与高校发展的需求、师生员工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且又无法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质量和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外化要求和教职工要求内化的矛盾。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宗旨和要求,学校的后勤应该走“外化”的道路,即应该从学校事业中剥离出去、推向社会、走企业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后勤职工也应该推向社会,为学校减轻负担。但由于高校的各服务实体自身大多缺乏“造血”功能,无法独立生存,后勤职工考虑到自身收入差距也不愿意从学校脱离出去。这样,改革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问题,既影响了改革的进程,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影响稳定的大局。
  要正视高校后勤改革所面临的诸多矛盾,认真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后勤实体运行与高校事业管理的关系。既可以校企剥离又可以一校两制,还可以委托经营、代管服务,可以合同制、股份制也可以引进社会第三产业。总之是一个目标、两套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二是要处理好市场价值规律与教育社会属性的关系。高校后勤具有比较强烈的经济属性,应当接受市场价值规律;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迫切需要公共财政支撑。二者之间是可以结合起来的,需要研究的是两者结合两方面都能接受的“限”或“度”。三是要处理好日益提升的服务需求和后勤服务相对短缺的关系。高校后勤应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尽可能提供多样化、多档次、多领域的服务。四是要处理好后勤现代化与后勤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关系。积极实施吸引人才、培训人才的政策和办法,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更好适应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袁海军)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