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纯真的教育:呼唤纯真

时间:2019-06-12 04:57:4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我常想,面对原本纯真的孩子,经过我们的小学、初中教育之后是否还依旧纯真?现在全社会都关注教育,可以说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是否我们的文化对孩子的培养有些误区。
  在中国父母和老师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就大功告成了,没有把教育当成是一件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事,所以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有一篇名叫《麻省理工毕业生为成长泪奔》的报道,是说一位优秀的女性,从小学到高中在国内读的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到麻省理工学院成绩也处于上游,但是工作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她刚毕业的时候谷歌急需人才,希望她能来谷歌,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选择了另一家名牌大公司,没敢冒这个险。如果当初选择谷歌,公司上市后她就会身价千万,而现在她只是一名高级职员,虽然在工薪阶层收入也挺高的,但她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都会有一种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她说她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走这样的路了。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盲目给孩子增加负担,学了很多才艺,可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很可能最后是样样会、样样松。听过这个故事吗?
  有一个年轻人颇有才华,对各类技艺都有涉猎,但工作很多年后一直没有太大长进,于是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听了他的来意之后,吩咐人准备了各种花样的斋饭,年轻人挥动着筷子一顿神吃,吃得很饱,甚至有点撑着了。禅师问他吃出了什么味道,年轻人说各种滋味都有。禅师又问感觉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撑的难受。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贪恋的太多,反而享受不到其中之乐了。第二天,禅师带年轻人去登山,一路上年轻人捡了很多稀奇漂亮的小石头,才到半山腰,他的袋子就装满了,气喘吁吁,禅师生气地说,该放下了,只有学会放弃,生活才能轻松,才能向更高的人生顶峰冲刺,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让孩子走的更高更远,就要让他们轻松上阵。
  现在的孩子从入学起就像被关入牢笼,没有了那天真、无忧无虑、值得回味的童年。回想自己小时候,有那么多的时间满山遍野的跑,有那么多一起玩的伙伴,每年的运动会都开的轰轰烈烈,打过腰鼓,敲过军鼓,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各项活动和体育比赛。而现在的孩子这方面的体验太少了。这使我想起明朝的万历皇帝,九岁登基,聪颖过人,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皇帝,大学士张居正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没有留出一点空闲时间,有时候他偷跑出去和宫女们玩,回来就会受到惩罚,就这样直到万历独立掌权后,他几乎不再上朝,每天躲在宫里花天酒地,好像是要把小时候失去的玩耍时间全部补回来。明朝真正的衰败其实是从万历开始的。真怕现在我们把孩子的时间剥夺了,孩子们将来独立了会不会把失去的玩耍时间加倍夺回来,沉沦于游戏和娱乐中。
  原初的教育都是为了呵护生命,都是求真、向善、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事业。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纯真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应该包容幸福的,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成长,那该是多么完美的教育啊!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一个教育观念呢?
  首先,让孩子珍爱生命,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敬畏生命。现在恶性伤害事件频出不断,几年前的马加爵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视他人生命于不顾。前不久的药家鑫案,面对被自己重撞的人的目光时,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生命之重,视生命为草芥。还有那些轻意走向绝路的轻生者,都是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表现,我们日常的教育渗透了这样的道理了吗?能说我们的教育没有责任吗?只有当一个人懂得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的道理,他才会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及一切生物的生命。
  其次,对学生进行灵魂教育。灵魂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丰富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美育,美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艺术的欣赏,对情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丰富灵魂的目标。对美、对艺术、包括对古诗词的欣赏都是需要品位的,而这种品位只有才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才情、才气和才情合在一起那叫才华,才华是会发光的,有了才华,还需要一个人渐行渐远、渐渐了然的岁月沉淀。灵魂的丰富非短时间便能获得,而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感悟。灵魂丰富的人善于在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并懂得去欣赏、感受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另一方面,应该是灵魂高贵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德育更是不可忽视,一个人是人非才,充其量不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然而一个人是才非人,那是会危害社会的。最近的很多事件都暴露出了我们民族在德育方面的缺失。如,老人摔倒无人抚助,死于众人围观。还有佛山女孩小悦悦被碾后路人的视而不见。这真是不堪的人间悲怆,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啊!难怪杨振宁先生说:中国人最忌讳谈钱,却是一个最爱钱的民族;中国人最羞于谈性,却制造了一个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国家,然而仍是一个最缺德的民族。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学了那么多年的思想品德用到哪去了?学生们可能会说都用来应付考试了,而老师也没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应用呀,我们真的不知道所学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适用吗?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会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的动力。有一个英国女孩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正赶上大雾天气,看不到太远,就快到岸边的时候她放弃了,等大雾散尽,她才看到距离岸边已经很近了,如果她当时看到了岸,她一定会坚持下来的。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尽管过程艰苦,却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各具禀赋,各具个性,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走势。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与张扬,特长得到培养与延伸。一个人如果有一方面超群的特长,为什么非要让他全面发展呢?现在的中考真的很可怕,七科六百分竟有学生能得597分,东师附中的录取线达590分以上,如果跟踪这些中考的状元,看看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一定会是顶尖的人才吗?不一定吧。上帝赋予每个人一份天赋,音乐指挥舟舟,原本是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智障儿童,由于他父亲的职业,他才有机会接触音乐,使他的指挥才能得以开发出来。大家听过狐狸找工作的故事吗?狐狸看到农舍的狗、鸡和牛每天吃的好、住的好,不像自己饥一顿饱一顿,心中很不平衡,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它们都强,为什么自己每天却要为吃喝奔波呢?于是去找农夫,要求住进农场,而农夫说,狗为我看家、鸡为我下蛋、牛为我耕地,你能为我做什么呢?是的,论聪明才智,狐狸当之无愧,可有什么用处呢?而狗、鸡和牛都各有专长,也很实用。我们现在的满分教育会不会把孩子都培养成了“狐狸”。据说,上帝觉得中国本土一直没有获诺贝尔奖的人,决定给中国一个机会,让爱因斯坦投生到中国,然而爱因斯坦上学后好几门功课不合格,还总是奇思怪想,最后被定为智商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可见,我们的教育评价和很多的人才成长存在着矛盾,我们的教育很难选拔出很偏、很怪的顶尖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极具个性、与众不同的,很难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茁壮成长,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何等的重要,这样能把学生良好的东西沉淀下来成为素质。
  第五,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智力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智力品质的培育,智力品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指出,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道路上来。二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纸上得来终觉浅,要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的是真正的启发式、生活式的教育,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放手让学生面对新问题。独立尝试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联系旧知识进行问题转化,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只有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第六,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走出微弱的一步要比让少数学生走向金字塔更有意义,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对于一个学校而言,他只是其中之一,然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整个世界。所以,不忽视,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其意义有如天地。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小代课教师只有十三岁,但她却尽她的全力让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少。大家听过这个小故事吗?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看到很多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会太阳出来就会干死。同时,他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去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扔向大海,男人忍不住问小男孩,这么多小鱼你能救过来吗?“我知道不能”,小男孩说。那你为什么还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小男孩知道尽自己的全力去拯教尽可能多的小鱼。我们的人民教师想过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吗?也许我们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也许我们的班额太大很难管理;也许有些学生很难教育,但这些能成为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吗?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教人求真、求善的事业,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我国的教育经历这么多年的变革发展,何时能够返璞归真呢?我想不会太远了,到那时我们的孩子就会享受到幸福快乐的、真正为孩子着想的教育,让我们一起期待纯真教育的早日到来吧!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