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内容 [积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提升]

时间:2019-06-10 04:56:5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毋庸置疑,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因此,笔者认为,积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提升是实现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
  何谓校园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自觉性等特征。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都会烙上学校特有的文化印迹。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第一教育力。它弥漫在整个校园中,看不见却分明可以触摸得到。它无法量化,但可以感知;它无形无声,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它,是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一种“生态”。正是这“精神”、这“生态”,使学校的教育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浸润,一种触动灵魂的体悟。正是这“精神”、这“生态”,学校才有了开拓创新、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不竭动力;学生才有了心境恬淡、品位高雅的内力支撑。
   一、依托环境文化建设,注重精神熏陶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它是无声的语言,却能达到有形的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其独特的语言讲述着这里的人,这里的故事,进而无声地感染熏陶着师生,丰实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并内化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造力。
  在硬件设施上,一定要避免随意性、空缺性和凝固的物化形式,要着力体现人文特征,即学校的文化密码。学校的每一座建筑,都应该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它与校园里的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优雅和谐的环境。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个碑亭塑像、每一处景点、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这个校园的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散发着高雅品位,浸染着这环境中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文化建设不可忽视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班歌、班训、班徽,舍歌、舍标、格言警句、学生照片、学生优秀书法、美术或摄影作品等,无不在浸润着学生良好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突出行为文化建设,强化知行统一
  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为主线,以德性养成为重点,以人生规划、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自主教育、社团活动为载体,组织系列化的活动,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提升素质。
  1.以“养成行为规范”为主题,提出“文明校园”行为准则,开展文明监督岗检查等活动;以“阳光学习”为主题,开展交流、演讲等系列活动;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如邀请著名演讲家邹越教授来校作“让生命充满爱”激情励志演讲;以“小事养美德”为主题,举办“创建和谐校园、抵制不文明行为”主题漫画展;完善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制度,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2.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风学风。各班实行学生干部竞选和轮换制度,制订《文明中学生评比条例》等系列评比条例;学校着力表彰“十佳学生干部”、“文明标兵”、“学习标兵”、“艺体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为不同层次、特长的学生提供奋斗目标。
  3.丰富实践形式,活动育人。学校结合青年节、母亲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理想抱负水平和文明习惯素养。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体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三节活动。
   三、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增进价值认同
  1.科学构建管理机制,系统实施科学管理
  科学构建管理机制,首先,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应以规范化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具备“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诚信意识、奉献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反思意识、危机意识”以及“踏实践行、雷厉风行、动真碰硬、一抓到底、步调一致”作风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其次,要大胆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制度的改革,以及名牌、优秀、特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以及功勋、杰出、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制度,进一步系统实施科学管理。
  2.深入构建课程制度,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坚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基础,目标上力求整体性、结构上实现多元性、实施上体现差异性、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努力促进学生特长的彰显。这就要求教师个体要实现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有教育能力,还要有教育个性,更要有教育思想。另外,系统地有意识地开发建设隐性课程,使其从隐蔽状态走向显性状态,潜在形式变为外在形式,也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一条较佳途径。以课外兴趣小组和校园社团活动为主阵地,系统安排周末讲坛、科技制作、发明创造、文化讲座等各种社团活动,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精品课程,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特长的形成。如完善校学生会及各年级学生分会的功能,扩大其在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监督等方面的影响力;建立培养领袖型学生的长效机制,在学生中设立班主任助理制;进一步加强励志教育,系列组织校长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社会名流与学生对话、成功学生与学生对话等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干部竞选,开展学生演讲,组建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行动的常态化开展,促进学生崇尚主动、学有特长、素养深厚,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各领域的有为人才。
   四、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坚持底蕴传承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起舆论的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它是第一教育力。它以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影响着、熏染着、规范着、制约着学校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气氛、价值取向和行为风尚。诚如杜威所说,“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环。精神文化建设的高质量,无疑筑起一道人心方阵,心阵既成,以此为攻,无坚不摧;以此为守、固若金汤。
  总之,要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应以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积淀丰富,使之成为每一位师生的文化基因、独特气养和深厚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校提升,达成校园精致、管理精湛、人才精英、文化精典、课程有特色、师资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文化有特质的重点中学之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林文瑞)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