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课堂情境创设

时间:2019-05-13 04:51:2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在生活中看到数学,触摸到数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数学走向学生的生活,优化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生活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
  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能很快地把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拉近。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例如,教学“营养配餐”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是这样激情导入新课的:“同学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徐徐升起,当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然后让学生交流运动员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那么普通人群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家人、同学说说你的理解。”接着课件展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儿童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交流:“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图片,很自然地会想到合理膳食是拥有健康体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上述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生活事例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结合生活事例理解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本身的内在逻辑,不顾及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忽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远离学生的经验背景,学生就难以理解数学内容,无法把握知识内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了。例如,我在教学“千克、克、吨”一课时,“克”和“千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出主意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对数学知识加工时,应特别注重生活化加工,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积极自主,理解起来容易,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弄清难以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把握知识的内涵,透彻理解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参加简单的生活实践,解决简单的现实生活问题,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我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为了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课将结束之际,我问学生准备统计什么,并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调查本班同学家庭的有关情况,发现问题。这样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整理信息能力等得到锻炼。同时,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借助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理解、记忆、想象,应用数学知识,才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四、努力回归生活建立问题,让学生运用实践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例如,我在教学“利息与利率”这一课之后,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模拟存钱、取钱。这样有意识地使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从而让数学回归生活、用于生活。
  总而言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引导学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同时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达到有效优化数学课堂的终极目的。
  (责编 杜 华)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