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经典段落赏析

时间:2019-04-14 05:06:1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如何在高考考场上让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在此通过对几道高考试题的分析,让同学们领略到地理考试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胜景。    1.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是我们在地理考试中容易忽视的“星星之火”
   曾经听到一则幽默故事,有一名小学生在数学考试时碰到了一道乘法难题“3×7=”,这名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在心里嘀咕着: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写个“22”算了。这个故事引发我查看了多年的高考文综全国卷,找到了不少类似的“难题”,也一一求证了不少同学,都有上面那位小朋友相同的境遇。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道高考题:
   例1.(2002全国文综卷Ⅱ第14题)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我们联系生活常识,比较一下四个选项所提供的情景,哪种情形下杀虫剂更容易、更快、更多地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呢?答案出来的速度是不是快多了!
   例2.(2004全国卷Ⅰ第10题)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回答: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
   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
   我们先比较一下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找找其差别,想想我们什么时候可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含卫星)。四个时刻有三个(B、C、D)是白天,只有一个是夜晚,我们看星星只有夜晚可能性最大。题干布下的障碍因我们敏捷地调用生活常识而被很容易地破解。
   在此,我给即将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们一个友情提示:当遇到特难的地理试题时,请第一时间调用生活常识和经历。
   2.从题目所给的图表和数据中发现的特征和规律是引发思维光芒的“星星之火”
   经历了数也数不清的训练和模拟,我们已练就了火眼金睛,在考试中应倍加珍惜,让其点燃思维的光芒。我们看看下面的这道高考题:
   例3.(2006全国卷二第5题)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这类题目是我们最害怕的一类了。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联想数学的函数图象,你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特征和规律?
   仔细看看③、④两条曲线,不要辜负了命题人的一片好心啊!
   好像抛物线?
   对了!
   抛物线有何特点?联系题目要我们求昼长的日期,再看横坐标时间轴,计算不再困难了吧。
   在走进高考考场前,抓紧时间看看高考题,体会一下文综考试的第一项能力“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的乐趣!
   3.证伪不证实是发掘选择题“星星之火”的捷径,回归题目提供的材料找依据省时又省事
   排除法是指针对问题情境调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分析题目给定的选项,先排除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选项,以缩小我们的思维范围,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如何排除?证伪比证实要快、正确率要高。因为证实要穷尽一切可能的条件或事实,而证伪只要有一个不符合的条件或事实就可以确定其假。我们在高中时段不可能记全、记准所有的地理规律和地理事实,但我们一定记得部分,且现在高考试题的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较充足的信息,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点燃可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我们看看下面这道高考试题:
   例4.(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5题)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由材料中提供的“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可以直接证明D选项伪。对A选项进行证伪,我们回归到图中提取信息:2001年人口下降了,2000年65岁的人口2001年不再是劳动力,2000年17岁的人口2001年变成了劳动力,从图中不难看出劳动力人口数量是增加了。至于C选项,我们从题设条件入手,“出生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变化,但这些人口需要再过17年以后才可能成为劳动力人口,最先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小。这时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新增人口的持续减少,与少年儿童相关的相关产业(比如基础教育)的从业人数将会首先减少。
   4.向材料要答案是挖掘地理主观题“星星之火”必备的好习惯
   能力立意、联系实际、主题探究是文科综合新课标卷的价值取向,地理考试所选用的素材离教材越来越远,离生活和社会现实越来越近。同学们对此较为紧张、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征:所给的素材越充分,信息越丰富。我们可以向材料要答案,并且必须这样,否则会吃力不讨好。请看下面一道高考试题。
   例5.(2010年全国大纲卷第36题第(1)问)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这道试题当年全省平均分4.59,难度0.38。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我们解题的思路是这样的:甲地是什么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这些气候特点哪些对葡萄的生产有利?于是开始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可是这个区域从气候类型角度讲有些特殊,定位有些举棋不定。但如果我们能回到材料中找到“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这一信息,得8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
   5.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是让“星星之火”燎原的根本保障
   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文科综合考试创新的主题。考生在考试现场生成答案的能力成为攻克难题,夺得高分的关键能力。现场生成答案的能力的核心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素材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以保障提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我们看下面两道高考试题。
   例6.(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4题)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本题考查的是芝加哥工业活动主要联系的地域,但是此题有时间的限定“20世纪之前”,若没有把握这一时间的限定,考生很可能就将记忆中的“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这一信息提取出来,然后从钢铁工业的区位展开分析来确定答案。如果这样做就偏离题意太远了。本题解答时应这样构建问题情境和条件:什么时间?当时工业活动有哪些?这些工业活动与四个选项提供的地域联系最紧密的是哪个?有了这个构建过程,再回归材料寻找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7.(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36题第(2)问)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2)下图为上左图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问题情境和条件的构建在地理主观题的解答中显得更为重要。把握住了问题条件就可以将我们的思维集聚,避免了过于发散带来时间上的浪费,可以让我们的答案要点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更强。有了准确的问题情境,就能与我们储备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核进行有效的对接,并能有效地利用情境思维。
   针对例题7,我们应该有如下的问题情境和条件的构建过程:本题要分析的问题是水域中水的咸淡变化及原因。限定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位置(水域)的限定,要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坝内水域”指的是哪里?从上左图中应该可以得到“河口淡水水域”这一认识;第二个条件是时间限定“建坝前后”。从条件出发构建如下问题情境:坝没建时,河口淡水水域与海相通,建坝之后河口淡水水域与海隔离,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接下来再回归到问题的解答,思路就清晰了,结论就会精准。
   请同学们相信:走进高考考场的我们已经储备了足以解决高考试题的知识和技能,只要我们能从题目所给的材料入手,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条件,再调用我们的储备,定能点燃无数“星星之火”,促成问题解答的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 赵玉渊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