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2-10 04:45:1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教师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
  的主体,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新课程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给学生的不再是“鱼”而是“渔”,我们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也就是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的“教”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自主精神,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资源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与社会教学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像视频、歌曲、Flash等网络素材和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体主动学习的“杀手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如在教“九一八事变”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并配以相关历史图片(如爆炸、逃难、流浪等场景),让学生触摸到民族灵魂深处的伤痕,使那个时代的悲愤在学生心中重新燃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品表演、竞赛、辩论、游戏等。教学形式,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上“西安事变”时,我让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革命队伍中也存在着杀蒋、审蒋、放蒋等不同意见。请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谈谈为什么“杀蒋”不对?问题一抛出,课堂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这也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习的独立性,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自主学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对教材比较容易理解的,或在影视及生活中接触过的历史内容,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应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充当课堂学习的指导者、顾问的角色,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且应在学生学习的早期教给学生阅读和自学方法。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在自主阅读课外书籍中培养查找、甄别资料的能力。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浏览历史资源网站,可养成他们从小读书的习惯和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甄别资料的能力,学会如何获得知识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而且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回答问题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课前让学生预习教材,阅读教师印发的有关材料和课外读物,课上教师只需讲重点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对此不能任其自然,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生的效果才会显著,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比如,我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历史课本。1.我指导他们阅读历史课本的目录,把握整本历史书的总框架。2.我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单元“导言”,因为“导言”是整个单元的浓缩,能引起学习兴趣,并告诉你要解决的问题。3.我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正文部分要求学生精读,小字可以用浏览的方式。最后,我还指导他们如何阅读课本“插图”。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试作解说词”三部曲来获取历史信息。至于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思维从疑问开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产生疑问,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这一过程就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其主要过程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网址,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和理论论证说明;师生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让学生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对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比如我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就有学生针对书上的小字“金圆券改革”提出疑问。她想进一步探究什么是“金圆券改革”?记得当时我颇费口舌,经过一番讲解,她还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鉴于此,我告诉她:老师一时半会儿说不太明白,要不这样吧,我们都带着这个问题到网上搜一搜,加深理解,好吗?这一次我看到她满意地点头笑了。
  又如“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我上完后,我要求学生给日本的中学生写一封信,告诉你所知道的南京大屠杀,也告诉异国的同龄人,你对祖国,对和平的热爱。课后就有很多学生开始重新认真阅读课本和其他相关的参考书,或者上网搜查资料作一系列相关的探究。
  总之,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才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给学生的不再是“鱼”而是“渔”,我们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历史从无兴趣、被动地学到有兴趣、主动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创新。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在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善于主动学习探究创新的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官园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