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校本教程_深化新课程改革,开创校本教研新路

时间:2019-01-21 05:11:3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校本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导向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下决心,花大气力抓好教学研究工作。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中,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亲自负责抓校本教研,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在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的方法,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校每年都拨出一部分教研经费,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有效保证学校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时效性,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任何教学问题都可以做为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因此我们强调,校本教研的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校长提出的,这个问题必须是有一定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是大家经过努力研究能够解决的,把这样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即为我们所说的“提出问题”。
  2、解决方案。
  问题一经提出,接下来教师就要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解决方案”。它不仅要包括个体化的设计教案,同时还包括教师,教师为解决问题而做的其它方面的准备,如与同伴交换意见,进行必要的理论阅读、收集相关资料等等。
  3、实践、研究。
  这一环节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两个方面。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方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话,那么行动就是“案例分析”。首先是上课。就教师而言,前面所设计的方案只能是教学预案,上课并不意味着执行事先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需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去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设计方案。课后,针对真实的课堂表现,与本年组或其他领导、教师等进行课例研讨,这种研讨就具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
  4、总结反思。
  即围绕上述一系列研究进行成果总结与反思,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导向。如课改之初,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为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展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后,我们着手组织教师设计研究方案、收集阅读相关资料,接着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和反思。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一步深入的反思与调整,取得了可喜研究效果。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讲、评、议――教师共同成长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讲。每位教师每期最少做一次公开课。通过讲课,讲课者充分准备,提高自己。其他教师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发展自身。
  评。听课后分组,分层次的讲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从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出发进行讲评。深层次的讲评是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教师们可以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在交流中教师各自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火花,评出了教研积极性,评出出了教学新点子。
  议。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尤其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这样有助于培植学术对话和学述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我们要求大家做到:1、各抒已见,自圆其说。强调教师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强调对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进行解释、说明、阐述。2、观点交锋、讨论争鸣。强调不同的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鉴别。3、不做结论,各取所需。强调个人的消化吸收在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批判,保留不同意见,保护不同的见解。
  总之,教师间讲、评、议使我校教研工作克服了以往教师个自为战或孤立无助的不足,形成了群策群力,优势互补,互动共生的良好态势。
  四、教学中自我反思反思中提高
  自我反思,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才能克服教学的被动性与盲目性,进而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们提倡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在课程与教学中,我们指导教师自觉进行以下三个阶段的反思:
  一是在实施课程之前的反思:这时候的反思往往是一种预设性的反思,通过这种前瞻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为有效,通过预测和分析,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活动。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反思,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的过程性反思,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自我反思意识,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教学调控能力,具备较扎实的教学功底。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加强过程性反思,在学习过程性反思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是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在结束教学之后,教师及时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批判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反思水平,并逐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写好教后记、教学随笔,定期进行反思交流活动。
  五、教育叙事――“以故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
  一个好的故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鲜活生动的故事,及时引导教师把这些故事进行整理研究,便能从中提炼出某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典型事例转化为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课改实践中,我们不仅仅注重理论学习,而更加注重寻找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来帮助教师理解内化理论。我们强调“以故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
  教育叙事做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基本研究方式,操作程序是:自定主题(确定自己总结研究什么?)――撰写文稿(把研究的问题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来)――交流发表(在校内外教研活动中介绍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除此,教师对随机捕捉到的故事素材也进行即时整理。现在写教学故事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师们由当初的不会写故事到积极的挖掘故事素材,由只能直述教学过程到能够讲出蕴涵丰富教育理念的教学故事。一个生动的教学故事就是一个鲜活而典型的教学案例,是帮助教师实现由理念到行为有机转化的最好教材。可以说,教育叙事已经成为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才能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发挥创造的热情,使教育教学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