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美术课堂教学导入“六法”] 美术课堂游戏100例

时间:2019-05-13 04:50:0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种:直接导入和间接导入(迂回导入)。小学美术课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则更多采用了故事导入、设疑导入、观摩录像导入、试错导入等多种间接导入方式。这些形式多样、灵活生动的导入法为整节课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技能起到促进的作用,还能让学生把这种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好学善思的学习态度。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常用的六种导入方法。
  一、猜一猜――谜语导入法
  学生都希望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猜谜语是他们认为能显示自己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把谜语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将更有价值。如教学三年级《同学》,这是一节人物头像写生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进行绘画,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画出人物的特征,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老师认识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她胖乎乎的圆脸蛋,扎着两个羊角辫,淡淡的眉毛,大眼睛 ……”话还没说完,学生就猜到是哪个同学了,我便问:“老师没说出她的名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很快复述了该生的特征,我适时板书并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编个谜语来描述班里某个学生让大家猜,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这不只是调动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有序观察、细心比较、抓住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进行了学习反馈,让我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听一听――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教学中一些抽象的、较少见的学习内容,我会把它们编成形象的故事,并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故事的载体,变得有声有色。如四年级《藏书票》一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于是我设计制作了以藏书票为主人公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既从视觉上最真实地感受到藏书票的模样,又从卡通人物的自述和表演中知道藏书票的作用、家族史和组成部分,化抽象深奥为形象生动,为下面的学习减轻了负担。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的故事类型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对发生在自己或同伴身上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我便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看一看――演示导入法
  演示法是运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充斥课堂的今天,人们似乎认为它已落伍,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却没人能离开它,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朴素、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只要巧妙运用,它也能产生极好的甚至多媒体达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三年级《鞋的联想》一课,走进教室时我什么也不说,而是熟练快速地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只拖鞋的模样,学生们的目光全被吸引了过来,他们认真地看着我画且惊叹不已地嘘声道“鞋子”,于是我板书“鞋”。随后,我又快速添加和修改了几笔,学生更是惊讶了,因为“鞋”变成了“船”。“它为什么能变成船,怎样变的,你还能把它变成什么?”只一次演示,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就明白了何为联想,如何联想,知道了联想画的绘画方法和步骤,此时我再把课题补充完整。作业时,学生思路开阔,步骤科学,质高速快。一个学生把尖头高跟鞋联想成窥探的小老鼠,那姿态真是惟妙惟肖;另一个学生把棉拖鞋联想成水中的游鱼,还配上了环境 …… 这些作业既保留了鞋的原样,又扣住了联想物的形神,只添加寥寥几笔便有了生命和活力。在这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递的不只是绘画的知识和技能,更展示了教师的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进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妨多挖掘传统方法的魅力,宁实勿华。
  四、想一想――比较导入法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纵观现行美术教材,不难发现,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循序渐进的,这让我想起知识的建构理论:新知识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当学习新知识时,我们总要调用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内化新知识,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如教学《套色纸版画》时,由于以前教过单色纸版画的制作,所以我展示了同底版的单色和套色纸版画各一张,要求学生比较异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单色纸版画知识的回忆,学生不仅看出其外在的异同,还分析出了两者在制作上的异同并推断出不同处的制作方法。在整节课中,教师没有提及套色纸版画的任何知识,学生在比较中完全由自己学会了新的知识并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完成知识的建构。
  五、演一演――情态导入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态中。学习情态是指学习赖以发生的外部环境,它既可以由教师通过精心的构建来获得,也可以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譬如教学第八册《课外活动》,我就为学生模拟了一个情态:课一开始,我便播放了学生熟悉的歌曲《课间十分钟》,学生开心地跟着唱,有的学生还配上了相应的动作,歌声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欢快的活动场面。我趁机让学生表演他们的课间活动,他们还得根据需要表演分解动作或慢动作,以便同学们看清四肢和躯干的姿态,这样画起来就会准确生动些,克服主观概念化倾向。再如教学第二册《泡泡飞呀飞》时,我领着学生在阳光下吹泡泡,在漫天飞舞的泡泡中引导学生观察泡泡颜色的丰富多彩,再引导学生看着飘飘悠悠的美丽泡泡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所见、所想、所述、所画各不相同,从他们绘画时的表情可看出“画为心声”。
  六、尝一尝――体验导入法
  众所周知,写作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要有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绘画也一样,尤其是画情绪、画感觉这一类的抽象画,更需要学生对之有一种深刻明晰的体验。然而,小学生的这种体验往往是模糊的,如何强化这种体验,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在活动中进行。比如教学第四册《五味瓶》,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瓶中的液体,然后各人选择一幅能表现自己尝后感觉的画面,由下面的学生猜猜他们尝到了什么味道;接着再由品尝者说说自己尝后的具体感觉以及选择画面的理由,最后给每一小组发一种味道,让他们尝过后再画。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使学生自觉地把对不同味道的感受、感觉和相关的颜色和造型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而且没有限制学生独特的想法,把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毫不变味地传给了学生。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颜色适合表现什么味道,将是极为失败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没有真实感受,而且千人一面,没有了自己的个性,把一个极为感性的内容变成了并不科学的“理性”。
  间接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精心思考,有所创意,导入的方法远不止“六法”。对待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但目的与作用是一致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不是一节课的“大头”,因此在时间的控制上一定要注意,不要盘桓太久,要做到精致到位,这样导入新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责编 陈剑平)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