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教数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时间:2019-04-26 04:59:5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教师的教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认识起点,而且还十分关注操作体验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收获。变教法为学法,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关键词:变教法为学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49-01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教师的教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认识起点,而且还十分关注操作体验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收获。变教法为学法,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是第三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1分米、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直尺量线段。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米、分米、厘米接触不多,因此,对这些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针对以上要求,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时时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厘米”的直观体验。在认识米之前,我请小朋友用橡皮、铅笔或铅笔盒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请小朋友汇报测量的结果,有的汇报说课桌有10个尺子那么长,有的说课桌有3个铅笔盒那么长,即使用铅笔量的数据也各不一样。这时,我启发到: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结果各种各样,很不方便,所以需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米、分米、厘米、公里、毫米,甚至纳米也出来了,我夸奖小朋友的知识面之广。当然,小孩子必竟是小孩子,虽然他们能说出这么多的长度单位,但是,对它们的实际含义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个人知识的同时,应加以正确的引导、点拨。巧妙地引入了“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米、分米、厘米”。
  2.动手实践, 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观念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感知、体验学习。《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
  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以后,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测量周围事物的长度,从教室里的课桌,到操场的跑道,到家中的床、门、家用电器,一一留下了孩子们的“手迹”,许多小朋友还认识了许多测量工具如米尺,卡尺,卷尺等。但这些活动都需要时间,课堂时间总显得不充裕。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好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学得扎实。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还是课后的练习总结,实践都能体现出学生对于“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的认识是非常准确和深刻的。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没有活动和体验,就很难进行有效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典型的、可操作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体验到“1米、1厘米”的正确长度,从而建立起较为深刻的准确的长度观念。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测量走廊的长度时,我鼓励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量得又快有好。在交流汇报时,出现了多种测量方法:有的小组只用一把2米长的卷尺,先一段一段量,再计算。有的小组将每个人的尺,拉直接起来,再计算。还有的组将每个人的跳绳接起来,然后对折几次,量了再算。通过以上合作,使小朋友体会了合作的好处,使“合作交流”成为他们所认同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
  4.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
  注重引导学生对引入米、分米、厘米等必要性的理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引入米、分米、厘米的生活意义。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
  在学完了厘米的认识后,我出示了图一,问:“这张图中间的两条线是线段吗?”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整齐响亮的回答:“不是!”于是,我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比一比。当我再问的时候,仍有学生将信将疑,我启发道:“尺是直的吗?这两条线与尺重合吗?既然重合,那是不是线段呢?”这么一说,大家似乎明白了许多。当我出示图二问:“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悄悄地拿出尺量了起来……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当学生对自己的数学猜疑没有把握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为"猜想"寻求证据,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猜想,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或采用告诉的方式。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后,我出示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黄瓜的长度,1元硬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小朋友们想出了多种方法,如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或移动尺子直接量出。
  学校开展关于“服装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我就请小朋友为小胖设计一件令他满意的服装。有的小朋友能灵活地运用视觉差设计衣服。当看到小胖穿上他们亲手设计的合理得体的竖条衣服时,小朋友们由衷地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6.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量的估计常常比精确计算它的大小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时,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估测活动,如我用旧天线当魔术棒,让小朋友猜魔术棒的长度,还将小朋友带出教室扔沙包,先猜一猜,再测一测沙包扔了多远,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7.评价方式的改变
  《标准》指出:“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测量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测量活动,能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要避免繁杂的单位换算,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上面的教学活动,为评价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条件,在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