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 走进三毛

时间:2019-01-21 05:11:2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 三毛是台湾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当代女作家。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真情博爱也随之洒遍万水千山。除了被无数人热切关注着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之外,她爱自然爱得浓烈,爱祖国爱得大气,爱“人”爱得广博(其中爱亲人爱得温馨,爱朋友爱得真挚,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爱生命爱得深沉,爱艺术爱得沉醉,爱文学爱得痴迷。三毛的世界,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真情博爱的世界。
  【关键词】 三毛;真善美;真情博爱
  Abstract: San Mao is a legendary Taiwanese writer. In her short but brilliant life, she traveled worldwide, and the same with her true love. In addition to her sorrowful romantic love which was being concerned bymillions of people, she loved natural strongly, loved the motherland deeply, lovedhuman extensive(including loved family warmly, loved friends sincerely, loved ordinary workers simplely) ,loved life fearly, loved artfever, loved literature obsessed. San Mao"s world is full of true love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Keywords: San Mao;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full of true love
  
  三毛是台湾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生于四川,祖籍浙江省定海县人,后随父迁到台湾定居。旅游、读书、写作、恋爱、交友等等,共同构成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她曾游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等许多国家,几乎游遍了大半个地球,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写出许多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的游记散文。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在三毛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真情博爱也随之洒遍万水千山。除了被无数人热切关注着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之外,她爱自然爱得浓烈,爱祖国爱得大气,爱“人”爱得质朴(包括爱亲人爱得温馨,爱朋友爱得真挚,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爱生命爱得深沉,爱艺术爱得沉醉,爱文学爱得痴迷。三毛的世界,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真情博爱的世界。
  三毛的爱情和坎坷的感情经历,深深地吸引着很多人。20岁初恋,爱上台北才子梁舒凡,轰轰烈烈的初恋,却最终以无果心痛收场。初恋使三毛受到了伤害,为了治伤,只身一人逃往西班牙,在这里,遇见了她后来称之“生命的一切”的爱人荷西,但三毛选择了逃避,因为荷西那时还是个读高三的学生,三毛比他整整大了八岁。之后的几年她谈了一场又一场的恋爱。终于,在29岁那年第一次回台湾,在咖啡厅结识一位画家,接受他的求婚。结果让父亲赔掉一栋房子,因为对方是有妇之夫,还是一个信誓旦旦的骗子;同年,三毛遇到了今生第一个她愿嫁又可嫁的人,一位德国教师,相识,相爱,结婚,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结婚的前一夜,心脏病将婚礼变成了葬礼。背着亡夫之痛,三毛又一次逃到西班牙,而距上一次,已有七年之久,这时的荷西已是个留有大把胡子的英俊成熟男子,七年来,他始终在等着三毛,在荷西的陪伴下,三毛的伤在渐渐痊愈,终于,在1973年夏天,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了。她成为沙漠里最快乐的女人,过着神仙眷属般的生活。不幸的是这种生活仅仅延续了六年。1979年,荷西丧生于漆黑的爱情海。三毛握着荷西的手说:“生与死有爱就隔不开。”婚前她的爱情之路,曲曲折折,历尽坎坷,终趋平坦;婚后,她与荷西的爱情之旅,既有平淡温情的小家情趣,又有两地分离的刻骨相思,更有天人永隔的痛彻心扉。三毛的爱情,既是精神的,“对于一个深爱的人,无论对方遭遇眼瞎、口哑、耳聋、颜面烧伤、四肢残缺……都可以坦然面对,照样活更当心的爱下去”,同时又是切实的,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正如后人的评价:“在爱的长河中,自己爱过别人,也曾被别人爱过。对于爱过自己的人,不常记起,可对于自己深深爱过的人,终生难以忘却。台湾大作家三毛写了那么多爱情故事,因为她太眷恋自己的从前,她把年轻时的全部爱情生活都融进地的著作中去了。三毛爱得太多太深。”
  三毛吸引读者的,不仅是她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经历和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旅程,更是她的真情博爱。她更多的是以“广博深沉的情感征服读者。这在她的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三毛作品以‘情’感人的魅力所在,关键在于一个“真”字,与琼瑶作品比,其‘情’更见风采。”
  三毛爱自然爱得浓烈。实际上荒凉恐怖的沙漠,在她眼中却瑰丽无比,“第一次坐车进入真正的大漠时,手里捧着照相机,惊叹得每一幅画面都想拍。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裂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这一切意象是我意乱神迷,目不暇接。我常常在这片土地给我强烈的震撼下,在这颠簸不堪的旅途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辛劳。”荒凉的沙漠在她眼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神秘、空灵的意味,令人惊叹。用这样一种浓烈的爱去看待自然万物,连沙漠都有了无限的生气,世间景致,又怎能不美丽异常呢?
  三毛爱祖国爱得大气。对外,她注重民族尊严。在《亲不亲故乡人》中,三毛语重心长:“爱之深,忧之切,我以上所写的事情在每一个民族里都可能发生,并不止是中国人,可是我流的不是其他民族的血液,我所最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同胞和国家。恳请我的故乡人在外旅行时自重自爱,入境随俗,基本的行仪礼貌千万不要太忽略。至于你会不会流利的外语,能不能正确的使用刀叉,是不是衣着时髦流行,反而是一些极次要的问题了��你看郎静山先生一袭布衣,一双布鞋环游世界,那份飘逸的美多么替中国人风光。在国内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臂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在《西方不识相》中,三毛义愤填膺:“我一再的反省自己,为什么我在任何一国都遭受到与人相处的问题,是这些外国人有意要欺辱我,还是我自己太柔顺的性格,太放不开的民族谦让的观念,无意间纵容了他们;是我先做了不抵抗的城市,外人才能长驱而入啊!我多么愿意外国人能欣赏我的礼教,可惜的是,事实证明,他们享受了我的礼教,而没有回报我应该受到的尊重。我不再去想父母叮咛我的话,但愿在不是自己的国度里,化做一只弄风白额大虎,变成跳涧金睛猛兽,在洋鬼子的不识相的西风里,做一个真正黄帝的子孙。”她面对金钱和优裕物质生活的诱惑,她不做美国富翁的干女儿;她面对自己与荷西的儿女情,中国与西班牙的国籍异,毫不犹豫的说“血浓于水”。三毛爱国,却不是一味的自夸,而是站在一种高度的维护民族尊严的立场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述说,对本国的弱点她坦率的提出来促其改正,对他国的缺点她勇敢地指出来维护自我。对内,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的观点。她还用行动践行了这一想法。1982年,三毛在台湾的一个上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也是第一个在台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公开唱出来的人。当她唱完后台下一片肃静。人们在内心的感动与震撼之余,也为她的安危担心。因为她身处台湾,这块由国民党执政的中国土地。她到祖国大陆探亲时说“只认土地,不认旗帜”,她请求祖国内地的姚雪垠代表祖国亲亲她,心愿达成后她泪流满面。作为炎黄子孙的政治信仰可能很不一样,但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应该是相同的,一致的,不能因为政治观点和信仰不同热影响和改变对祖国,对民族的爱。种种言行,无不体现她深深的爱国情操。
  三毛爱“人”爱得广博。
  她爱亲人爱得温馨。在《不死鸟》中,三毛对一份约稿刊物所出题目“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事?”回答道“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便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能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父亲、母亲、荷西,我爱你们胜于自己的生命,请求上苍看见我的诚心,给我在世上的时日长久,护住我父母的幸福和年岁,那么我,在这份责任之下,便不再轻言消失和死亡了。”《痴心石》中,看着父母送给自己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她体会到“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虽然流浪远方,虽然与亲人聚少离多,但正是那份牵肠挂肚的思念,正是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得远隔重洋的亲人,非但没有疏远,反而愈见亲近。她说:“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界上绝对存在永恒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在三毛眼里,家是最温馨的港湾,亲人是最温暖的怀抱。
  她爱朋友爱得真挚。在《芳邻》中,她把当地沙哈拉威邻居与自己亲密无间的关系刻画得惟妙惟肖,即使是吵架,也显出亲切信任与依赖;在《古屋出售》中,作者对朋友们的一片挚诚,令人感动。在三毛看来,“朋友是五伦之外的一种人际关系,一定要求朋友共生共死的心态,是因为人,没有界定清楚这一个名词的含意。”她认为“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并且,“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对于友情,三毛不强求,不夸饰,本真之中透出挚诚。
  她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她每到一处都能以最宽容的心和最主动的接纳态度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并积极融入他们的生活。她千方百计的为当地人做好事,替沙哈拉威的穷人老百姓治病,在落后地区办女子学校,帮当地女子识字、学文化、认钞票、学习卫生知识。她对没有人身自由、家徒四壁的哑奴赋予了无限同情(《哑奴》);对曾经极端仇视沙拉威人但最后却用生命保护孩子的军曹给予了颂扬(《沙巴军曹》);对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达尼埃悉心照料非生身父母的行为深深感到敬佩(《巨人》)。三毛对这些人物的认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情,不是可怜他们,布施一点恩惠,以示自己的仁慈,而是透过这些卑微、渺小的外形去发掘他们心灵深处高贵的东西,从而站在同一精神地平线上去讴歌他们、礼赞他们。《悬壶济世》等作品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三毛对撒哈拉最底层人民生活、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并表现了她与他们的友好相处与交往,为他们排忧解难的生动情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深情厚意。她因此结交了很多的外国朋友,彼此之间,嬉笑怒骂,都流露出深厚的信任和亲切。她始终怀着一颗坦诚友爱体贴的心,以质朴的面孔和善良的心示人。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书,是她的魅力。”三毛的研究者孙锦更是认为“三毛绝对是一朵真正的‘塞外金香’”,“是一个在颠沛流浪生活中编织着现实主义花环的作家”,“其作品无一不是以朴素优雅的笔法,在真挚广博的爱中去歌咏自由和生命的美好。”
  三毛爱生命爱得深沉。她“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至永生”,始终想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状态。她说:“我热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荷西死后,三毛受到强烈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她仍然努力创作,积极讲演,出外旅游。三毛热爱生命,她所爱的,是爱美好的温暖的激昂的生命。在《这样的人生》中,通过对几个异国老人生活的描写,她最后领悟到“我独自住在这个老年人的社区里,本以为会感染他们的寂寞和悲凉,没有想到,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再有希望,再有信心。我想,这是他们对生命执着的热爱,对生活真切的有智慧的安排,才创造出了奇迹般灿烂的晚年。”体现了作者的善解人意及豁达的人生观,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三毛爱艺术爱得沉醉。她对绘画有独特的爱好,甚至把拾荒也变成一项艺术追求。她小时侯还在一篇作文《理想》中写到:她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拾荒者。后来,在《白手成家》中,她把拾来的“宝贝”经过改造用于装饰撒哈拉的小屋,那原本是一栋破旧的小屋,经过三毛的妙手装扮,成了沙漠里的梦中小屋,使得荷西赞不绝口,荷西的同事喜爱不已,外国记者连声惊叹,西班牙建筑师慕名而来。最后,在1987年出版的《我的宝贝》一书中,她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淘到的“宝贝”拍成照片,并讲述每一件宝贝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书中的藏品五花八门,都是变废为宝的艺术杰作,有生活日用品、装饰品、纺织品,等等一些民族民俗气息浓厚,极富历史感的工艺品,反映了她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偏好。
  三毛爱文学爱得痴迷。她爱好读书,自小学起,就如痴如醉的阅读书籍,“逃学为读书”,中外名著都广泛涉猎:《学友》《东方少年》《红楼梦》《水浒传》《阅微草堂笔记》等中国大陆名著;《森林里的小屋》《飘》《简爱》《复活》《罪与罚》等外国作品。她饱览群书,慰藉心灵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学修养。此外,她还爱好写作。三毛还在小学时代,她的作文就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十四岁开始练习写作,十七岁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发表了作品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清泉故事》《倾城》《谈心》《随想》《刹那时光》《我的宝贝》《滚滚红尘》等优美的作品。她的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一版再版,并译成了十多国文字,流存于港、台、大陆、西欧、美、加和日本,1989年回大陆探亲观光,每到这处,倍受欢迎。1990年底,她又荣获被誉为“诺贝尔西班牙语文学奖”的“塞万提斯文学奖”。
  三毛对万事万物有真情因而能博爱。三毛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她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三毛在她创作的黄金时期离去了,但她的追求与梦幻、她的真情与爱心却留了下来,感动着千万个读者。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我们读到的是清新质朴洒脱、幽默机智率真的三毛,看到的是一个纯真善良、心神活泼和充满爱心的大家的三毛”,感受到的是“一个充盈着人道情怀、强烈的热爱生命的自由魂”。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三毛作品集》三毛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 《中国文学答问总汇》《中国文学答问总汇》编委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
  [3] 《评说三毛》古继堂知识出版社.
  [4] 叶云佳 《拥抱爱和自由的生命追寻――感悟三毛的人生及“私”写作》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30.
  [5] 赵志英 《我看三毛》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06-30.
  [6] 吴智斌. 《对真、善、美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三毛作品评析[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7] 郭惠玉 《浅析三毛及其作品的永恒魅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S1) .
  [8] 陈太顺《守护好你的心 》中国民政1997-08-08.
  [9] 林丹 《奇、真、爱:三毛作品魅力之奥秘[J]》. 漳州师院学报, 1995, (01).
  [10] 孙锦 《 凡尘追梦人――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J]》. 安徽文学(下 半月), 2009, (12) :10-11.
  [11] 粟荔《三毛论略》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5-15.
  [12] 唐嘉荣《纯真人性的展现与实证――我观三毛 》 学术探索 2003-12-30.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