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味道600字_爱的味道

时间:2019-01-21 05:11:2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 同是抒写爱情的诗作名篇,舒婷表达的是女性的独立和恋人双向的付出与沟通,而裴多菲则用热烈坦诚的语言敞开全心奉献的胸怀。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除作家个人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之外,当与东西方文化和审美的不同有关。
  【关键词】 舒婷;裴多菲;独立;奉献;差异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中外历史上留下了无数歌咏爱情、怀念恋人、抒发爱恋的诗歌名篇。而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国的古典爱情诗歌同西方爱情诗歌相比,从表现手法、意象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这两首中外名作入手,简要分析下中西方审美艺术的差异。
  我国女作家舒婷的《致橡树》被称为是朦胧诗的代表,但是她诗中又有明丽隽永的意象和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通篇是女性化身的木棉对爱人化身的橡树述说着自己的理想爱情和理想人格,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这首诗歌表达出来的是女性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和忠贞不渝。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同样是首爱情诗,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情感。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正在热恋中的女友尤丽亚的,通篇充满了热烈而坦诚的表白,似一段公开的情话。全诗分为五小节,每小节结构相似,对仗工整,意象使用自然贴切,两两相对,将诗人澎湃激荡的爱情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贯穿全诗的“我愿意”表达了作者面对爱情的义无返顾、一往无前,人们仿佛听到教堂结婚进行曲声中新郎坚定而沉稳的声音――“我愿意”。是的,为了爱,他愿意,愿意奉献他的所有,愿意为这份爱坚守一生,愿意将另一个人视为他自己。“我愿意”,短短的三个字,包含了诗人无比厚重、深切的情感。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誓言,是相伴终生的承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愿意”作为诗的主旋律响彻全篇。仅三个字的力量却足以使听者动容,并将诗人对爱的专注、投入与激情渲染得淋漓尽致。除却反复响起的主旋律外,作者俨然对爱情作过更加理性的思索。他运用了大量意象设想了爱情中双方所处的位置,这些意象生动鲜活,准确无误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我愿意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与此相对,只要我的爱人是“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急流”用身体为“小鱼”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存环境,将它完全容纳在自己的庇护之下。“荒林”为“小鸟”提供着稠密的枝叶,让它在这里作窝,并为它遮风挡雨,与狂风作战不休,即使自己遍体鳞伤也不忘荫蔽小鸟的心愿。“废墟”心甘情愿地让“长春藤”沿着自己的额头向上攀援,甘当人梯,并不因自己即将面临毁灭而懊丧,因为他知道他的爱人是幸福的,为她的幸福而幸福,为她的喜悦而喜悦。“草屋”与“火焰”本是天敌,火焰的存在是对草屋的威胁,会令其粉身碎骨,但即便这样,“我”依然愿意让火焰在我这间草屋中“愉快地缓缓闪现”,用我的破旧成全她的欢欣与温暖。对爱的投入使牺牲成为一种由衷的快乐。最后,“云朵”、“破旗”两个意象表达了漫无目的游荡,它们没有归宿与希望,没有闪光的未来可以期待,但这种情况下,“我”却愿意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闪现着它的鲜艳辉煌。在一连串“我”与“爱人”并不对等的比喻中,“我”是残破的、忧郁的、哀伤的、没有前途的,爱人却是欢快的、喜悦的、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这种对比使诗人“我”愿为爱情倾其所有誓言更为响亮。只要爱人能够平安、幸福,“我”绝不顾忌自己的处境与未来。这是一种绝然的付出,是坚定的持守,也是诗人对真爱的认知。爱是什么?它应是毫无保留的奉献,应是一种信仰,一种可以为之献出生命的情愫。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的爱情观何等崇高、伟大,也体会到侠骨表象下的款款柔情。诗人甘愿为所爱的人经受磨难,用自己的痛苦与衰败换取她的欣悦和繁荣。
  分析过这两首诗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舒婷所要的爱情正和裴多菲的爱情是相反的,舒婷要的是独立平等的爱情,不需要男人的呵护和照顾,而裴多菲给的却是无私奉献的爱情,是不是说中国的女人就不能嫁给外国的男人呢?其实我们还需要从更深的历史背景去分析他们的思想来源。在西方人眼里,爱情是人生的至乐,人生如果没有了爱情,那就失去了无限的趣味,西方人认为人在热恋中时,所倾慕的对象就好比天使一样,是完美无缺的,是绝对纯粹的,所以一次真正的爱情,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道德得以升华,为了爱人什么都可以奉献出去,所以裴多菲对爱情是义无反顾的奉献。中国人也知道爱情的美妙,但是在爱情之外还多了些其他的东西,在封建社会里爱情是与礼义、孝悌相配合的,中国人以前都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定婚姻,男女之间只见过一面或者从未见面,结婚之后除了夫妻之间的爱情之外还要爱中有敬,尤其是妻子对丈夫的敬,那就显示出了爱情中的不平等,所以在过去,女人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品,即便是爱情也是女人依附于男人。舒婷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当然不会再继续做从前的女人,她也呼唤爱情,所以她的爱情观里喊出的是平等和独立。
  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是描写爱情的两首名篇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风格和思想,但“爱”这一主题却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而达至永恒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