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反思|《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4:50:4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以下体会。
  一、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传授。我开课时用的方法是“图片导入,巧设悬念”。我把课文插图投影到黑板上,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图片上,然后我让学生们观察思考: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庭?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稍许,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个贫穷的家庭”。接着我介绍:“对,这是个贫穷的家庭,男的是渔夫,女的是他的妻子桑娜,床上睡着他们的五个孩子。可就是这样一对穷人的夫妇,却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帮助死去的邻居西蒙。既然邻居西蒙已死,还有什么需要帮的?又怎么帮?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穷人》进行探讨。”这就给学生内心制造出一种希望马上就看到结果(“我要学”)的迫切需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然后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从中感悟人物品质。在教学中,我落实了以下几个朗读训练点。
  第一个朗读点:课文第1自然段,有关描写环境和桑娜内心感受的句子。我先让学生讨论: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经过讨论,大家弄明白了这些环境描写能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才能理解,也才能感悟桑娜与渔夫勤劳的品质。
  第二个朗读点:课文第9~11自然段。这是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
  师:在不长的时间里,桑娜围绕收养孤儿的事情想了很多很多,那么,怎么读好这些表现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部分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几段,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这几段省略号比较多,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生2:课文中感叹号与问号也比较多,要注意这些语句的语气。
  师: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位同学的提示,再练一练。挑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生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引起共鸣。
  第三个朗读点:课文第12自然段至结尾。这是桑娜夫妇俩的对话。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重点指导读第24自然段,谈体会。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明白渔夫明知困难大,宁愿自己多受苦的精神。这深刻反映了收养孤儿的不易和渔夫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面对困难,具有坚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接着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结尾,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崇高形象,加深感悟和理解。
  三、课后续写训练
  课文写到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来后,就戛然而止了。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七个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呢?这个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完这课书,我安排了续写。我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改变,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创造,再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的消化和内化,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练笔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了托尔斯泰的《新启蒙课本》和《俄罗斯读物》,作品包括《李子核》《狼来了》《七颗钻石》等,这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是很有帮助的。
  (责编 陈剑平)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