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初探

时间:2019-02-10 04:46:1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的体育课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在体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养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当前中专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目前,有相当的中专学校已升格为高职学院。随着学校的升格,社会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也将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学校既要保证高等教育所必需的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又要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高专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延伸,也是高职高专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和最后环节。对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在新的世纪里,高职体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这是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是一项充满活力、充满生机、魅力无穷、乐趣无穷的运动。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维,使得青年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象强烈地印证出体育教学工作的不足。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沿袭普通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积累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单一化;第二,教学内容竞技化;第三,教学过程技术化;第四,组织形式纪律化;第五,教学评价划一化。
  上述问题和矛盾所导致的后果必然是:教学目标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竞技化,偏离了正确健身的目的,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内涵,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技术化,必然导致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本末倒置,易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象的发生,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组织形式纪律化,只片面强求纪律要求,忽视教学效果,体育活动本是一项具有轻松、娱乐、生动、活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等鲜明特性的活动,若一味机械地强求纪律要求,那么,“铁”的纪律则只会造成僵化的组织形式,殆尽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特性;教学评价划一化,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埋没了学生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有失公允性。
  二、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改革应以此为指导思想
  (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0]2号)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所以,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必须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单纯是学校的指导思想,而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2)健康的新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完善适应状态。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这是最有权威的定义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给学校体育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原来单纯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全新的健康观念,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为基础,进行积极大胆的教学改革。
  2.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教学观念
  高职高专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要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具有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高职高专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教学,即体能、健康、娱乐、竞技、生活、心理卫生等教育,以适应未来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要求。为此,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标准等等,都应从全面育人的观点出发,以达到高职高专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3.以健康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学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模式是强制化,教学方法是被动式、注入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的本质对人自身的自然改造,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是一种直接的实践活动,与学校智育是一种间接的认识活动形成鲜明的对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健康的理念下,学校体育应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要从实践的教学本质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人人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力,真正成为体育实践的活动主体;以生活为中心,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以活动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自己在自炼、互炼、互评的体育锻炼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4.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经常锻炼的习惯
  兴趣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兴趣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会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体育兴趣是指对体育爱好、喜好的情绪。要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学习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到有学习或参与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某种体育兴趣,于是便开始接近、探究,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或实践活动使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快情绪,并在新的体育驱使下,又开始新的探究、实践,使体育兴趣不断地发展起来。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引入生活体育的内容,并与未来的社会体育接轨,正确引导启发,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体育习惯是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长时间逐渐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体育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调剂情绪,娱乐身心的效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除了体育课外,要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出早操,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坚持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5.坚持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和达标评定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尽快地走出与健康理念相冲突或不协同的四大教学误区。即: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体育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
  (1)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
  即学校体育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具体表现为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不仅偏离了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为基本的身体健康,同时为了发现体育苗子和培养体育尖子,也变相地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平等的体育权益。
  (2)体育教学过程的技术化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苛求动作的准确与技术的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直接的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这就造成使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受到伤害,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
  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性,过分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有序性忽视了学生个性与差异的教学组织,扼杀了青少年好动的天性,也使学生对学校体育产生逆反心理。
  (4)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
  把“达标”作为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然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使教学与“达标”形成一种彼此对应的契合关系,作为教学的归宿点,即“达标”至上,作为衡量学生、教师、学校的硬性尺度和最终判决,必然限制了学校体育的重心和教学导向,以及体育教学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三、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在高职高专学校,应把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俱乐部(协会)、体育竞赛纳入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即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引导,保持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造性”“综合性”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僵局,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作用,突出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意识,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深受大多数学生喜爱的高职高专体育改革之路,为新世纪高科技社会各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J].体育教学.1999(1):1-5
  2.曲宗湖.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7.(2):1-4
  3.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29-33
  4.潭新莉等.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分析与改革对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