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沉闷的课堂,生成有效的教学]如何调动沉闷的课堂

时间:2019-02-10 04:45:0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   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换言之,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
  那么,如何激活沉闷的课堂,生成有效的教学呢?
  一、确立人的发展理念是根本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我们的课堂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粗看好像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东西,其实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目中有人”,只有这样,他的教学的定位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二、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是保证
  一节教学效益好的课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基础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内化的深度、教学个性的亮度。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些许不解的现象:现象一,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而不少课堂上可见到的是一些教师不明目标地设置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实践,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并未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并未成为所有合作者的群体行为,其结果也并非是合作的成果;有些问题实际上并不需合作同样能解决,可谓多此一举。更有浅尝辄止者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陷入了理解的误区。现象二,贬值的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豪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教学,非熙熙攘攘的多媒体不行,然而是不是每一课都的确有必要呢?豪华与效益成正比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不讲效果的“时尚”,只会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现象三,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完全是一种正确的人本化的观念,并无错处。然而如果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丢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将会在低水平、低层面徘徊。现象四,不关注全体学生。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或是对能力的培养就满足于蜻蜓点水,只追求课堂教学的顺畅,局限于少数学生(大多是优秀学生)的满意回答,行云流水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把大部分学生置之事外,这完全有悖于课程改革的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此种种课堂教学现象,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低效的原因。
  三、确立课堂目标意识是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目标的科学设定是教学实践有效的基本保证。1.教学的目标应是明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2.实现目标的思路应是清晰的,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设定不宜过细,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但素质培养的目标是一定的,大的课堂教学框架是可以设定的,教师唯有以吃透教材的不变,才能适应课堂上的万变,而达成目标的总体思路在万变之中原则也不变,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难保证有效。3.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科学的。要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摒弃教学的功利性,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及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主力
  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五、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理性思考是前提
  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操作,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一堂课乃至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考,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表达就是:“我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这样做效果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思考。我们有一些老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老师),做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错了又不知因何而错。设计时没依据,教学时没智慧,教学后也没反思,即便是听课评价,也是就事论事,论技术而不是讲理论,别人的课已经传达了新的信息却依然对这一问题一知半解。这样就不可能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个人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受到制约。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活、变大、变新。我坚信,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循序探索,回报我们的必将是课堂教学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