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_教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自我发现

时间:2019-07-21 04:59:3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王栋生老师曾说:“很期望教学中出现的一种境界:课上完后,学生并不轻松,他们苦苦思索,有的甚至很苦恼,他用你教会他的方法去观察去阅读去思考,发现了更多的问题。”(王你生《学生学生周围有很多“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7期。)王老师的这种期望,实质是在考问教学的价值。当下我们的教学实际上还是在追求让学生记住点什么,但记忆总归是要遗忘的,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自我发现的能力,那才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说得简单,做起来难。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自我发现,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有效因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辅以适时适当的评价。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谈谈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发现的体味和感悟。
  一、把知识化为问题,才可以激发自我发现的动力
  笔者经常询问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上初中与上高中的区别。这些在初中的优等生说:初中老师教得细,只要把笔记记好一定会考到好成绩;高中老师教得快,自主学习的时间多,有时不太适应。其实其本质还在于初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记住什么,而不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学生没有学会自我发现的方法,只会死记笔记,死记知识,到了高中,在老师没有详细笔记可以记的情况下,就不适应了。教会学生自我发现,老师要把知识化为问题,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自我发现的动力,教学的起点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不仅是对老师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考验,也是对是否熟悉学情的挑战。我们看提出的问题合不合格,标准是看它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什么样的问题能如此?它要与学生的知识有结合点,学生知道一些,但又说不清。最忌讳的,就是从教材里抠两句话,给一个空儿,学生打开书就抄上去了,这是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好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阶梯。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作者开篇用对比的方法,把北平、伦敦、热带地区与济南进行比较。对这段的理解,如果教者的问题是“这里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情”,学生可能就会很快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过于快捷,学生并不能感受到对比手法的好处。我们可以把关于对比的知识问题化,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曾在冬天到过济南,并没感受到济南冬天有多么的温晴,为什么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从老舍的生活经历出发去思考。”学生们就会寻找并阅读关于老舍生活经历的资料,就会发现:第一,老舍对北平、伦敦、济南都有着亲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把感受一比较,就突显出济南的温晴;第二,老舍刚从国外回来,一回来就来到济南,他对祖国大地的情感是可想而知的;第三,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把济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济南有着独特的感情……有着学生这样的自我发现,“对比”的好处还用老师再讲吗?
  二、对问题充分思考,才可以挖掘自我发现的深度
  充分思考才有自我发现。教者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留充分的时间让给学生去思考,有的问题提出后,仅停留片刻,只要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就急于让学生发言。学生思考不到位,回答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度。让学生充分思考,教者要作有效的指导。一是要拓宽学生思考的宽度,指导学生从行动对象、时间、空间等角度思考。如教《孔乙己》一课,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看孔乙己一个人,还要看与孔乙己相关的人,还有课文中没有出现但隐约可以感受到的人,孔乙己的昨天、今天、明天,孔乙己在酒店、在街上、在自己家里、在丁举人家里等,这样学生思考的面就广阔了,思考的路子就多了。二是要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指导学生从背景、前因后果、逻辑关系、文章原文等角度思考。如教《呼兰河传》节选,老师出示给学生,小说里的片段:“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害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的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由这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发现,“我”的童年生活并不常有爱和阳光,能陪伴“我”并给“我”关爱的人,唯有祖父。接着再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结尾,有了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会进行充分的思考,就会发现作者快乐的心灵深处无限的寂寞。
  三、把思考进行展示,才可以丰富自我发现的内涵
  在课堂上,多数学生不举手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还在老师没有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有小组交流、辩论、改编课文、角度朗读等多种形式。如《老王》,老王的孤苦究竟到了什么地步?袁庆国老师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把”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一段演绎得非常到位:
  杨:老王,你家里有什么亲人啊?
  王:有个哥哥。
  杨:那不错呀,哥俩有个照应。
  王:死了。
  杨:哦,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有两个侄儿。
  杨:两个侄几怎么样,能帮你吗?
  王:没出息。
  杨: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没有了。
  (袁庆国《(老王>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6期。)
  对话之后,老师接着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这时学生就有了深刻的自我发现:“有个哥哥”,让人心一热;”死了”,心一冷。“有两个侄儿。,又让人心一暖;“没出息”,让人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感情在起伏,对老王的孤苦有了深刻的领会。
  四、用展示表达个性,才可以培育自我发现的素养
  学生自我发现,其实是思维个性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应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老师、作者间的差异。比如,当教《囚绿记》时,会发现诸多教参对文章主题的说法不一致,这时教者可以引导:“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多种说法,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见。”在学生的自我发现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充满个性的主题论,如果这时再举行一个辩论会,课堂一定会生发意外的精彩。
  五、对个性进行鼓励,才可以保持自我发现的热情
  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我们不仅要包容,更要鼓励,只有对学生自我发现彰显个性的思考进行鼓励,学生才有继续自我发现的热情。于漪老师教《木兰诗》,有学生提出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不可能的,许多同学附和他的意见,说:“跋山涉水总要洗脚,鞋子一脱,小脚就出来了,怎会不知是女的?”于老师的方法是先鼓励再表态:“据我所知,一千年以来,你是第一个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你很不简单。古代女人究竟从什么时候裹脚的我也不清楚,课后我们共同查阅资料搞清楚这个问题。”课后于老师和这个学生一起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明白中国女人裹小脚是从南唐李后主开始的。于老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发现的快乐,保持了自我发现的热情。
  六、用鼓励引发问题,才可以体现自我发现的价值
  美国的课堂不重教知识,而是教能力。能力是什么,是能发现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通过教学这个载体,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通过思考产生更多的问题来,这才是教学的价值所在。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要鼓励学生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去观察社会,再去自我发现,冲破迷雾,看到真理,感受光明。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