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在中成长作文600字

时间:2019-06-23 04:58:3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 搞好校本教研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我校科学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对课例研究这种教研方式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利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研究形式,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课例研究 实践 形式多样 感悟
  
   课例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它聚焦课堂教学,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课例研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备课中,有限的精力使我们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都能精益求精。另外,教师们有时舍不得把自己的备课成果向他人展示,相互之间都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成果交流。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
  在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过程中,课例研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以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何开发整个备课组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优势互补,是当前日常教研活动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学期我校科学教研组对课例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 课例研究在我校科学组教研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1 精心策划,确定主题。要提高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进行精心策划。确定研究的主题: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适宜,整个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的处理上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最有效,或者某个情境的创设是否真实、有效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如课例《电流的测量》中,我校科学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探究在课堂”。
  2.2 观察课堂,分工协作。进行《电流的测量》的观课前,我们确定了几个观察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深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如何预设才能有效生成?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还对参加观课的老师做了详细的分工。
  课例:《电流的测量》(研究主题为“探究在课堂”),由一位老师上课。教学片段简述:展示电流表,学生观察。师:你有什么发现?师:三个接线柱怎么使用?师:两排刻度怎么看?两个量程各是什么?师:小结电流表读数的方法。师:了解了电流表的读数后,我们就要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了。在连接之前,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无法预测电流大小怎么办?老师介绍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学生动手实验。
  2.3 研究课例,再次上课。组内教师进行了研讨,认为这次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设计机械地实施一些操作和记录,从实验到对数据的整理分析都很简单,上课的老师只是抓住了探究的形式与外壳,而没有抓住探究式学习的本质与核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对探究环节进行改进后,由同一位老师进行了第二次上课。
  展示电流表,学生观察。师:电流表外观怎么样?你观察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学生观察,互相讨论、提问,个别问题老师归纳。师:电流表应该如何接入电路?学生尝试,再由学生不断的互相提问、互相解决问题,由学生总结使用规则。
  由于课堂的开放性,学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从而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学生参与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有效的科学探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会表现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课堂上实际发生的现象教师不可能都能做出预设,而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但却充满智慧的火花。
  2.4 教学反思,总结课例。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空间。课例《电流的测量》的改进,激励我们走出科学探究的误区,要把探究活动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在探究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和乐趣。教师反思的结果使自身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借力多样形式的课例研究,实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成长
  课例研究的形式多样,下面主要介绍我们教研组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的研究。
  3.1 同伴互助促成长。我校徐老师在《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展示课的磨课过程中,组内的大部分老师全程参与,每个教师都有不少的收获。课例重点研究:怎样的师生交流是有效的?如何根据生成来调整教学?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知,收获成功?几经磨课,对《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进行多次的改进、优化和实践后,徐老师在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上了这节展示课:课的导入由原来的天气预报的播报改为:师:本周末我想去看广州亚运会,去之前我要做哪些准备?生:先看天气预报。师: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天气预报?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激励性的评价多了。
  实验的增加:用现象非常明显的实验代替了动画。模拟冷、热空气相互接触时的实验,用可见度高的、颜色分明的冷、热液体来模拟不可见的空气,效果十分明显,有利地解决学生的疑难点。
  课的结尾的改进:增加古人的求佛降雨和现代高科技的对比的知识,使知识有了提升。同时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展示课《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得到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之前的每一次磨课,参与教师都能非常踊跃地表达自己对课的理解,如对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对问题设计合理与否、对选择的素材是否贴切的认识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进不仅磨了课,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人。
  3.2 专家引领助成长。名校、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如2010年的省科学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其中上虞百官中学樊红日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浮力》复习课。我们组内老师对这节优质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樊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独到处理,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灵活善变的教学机智,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大家深受启发。这些好的课例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讨。一位专家在深入的点评中指出:“科学应该为思维而教,为方法而教,为应用而教,为不教而教。”开阔了大家的思路,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形式多样的课例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同伴的互助和专业的引领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课例研究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变化: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实现了科学组老师的结伴成长、共同发展。
  4 实践感悟
  4.1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特别是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要求更高了,为此,我们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4.2 课例研究需要教师团结合作,通过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等环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与成果。听课教师要有课堂观察的技巧、收集数据的方法、分析课的策略、课堂记录的方法以及最后研究成果编写的能力等,观察课堂活动需要观察技术的支持,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踊跃、认真务实地投入到课例研究之中,定能体验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郑青岳主编.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 朱保良主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步实践课”校
   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