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调适对策】 简答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调适方法

时间:2019-06-12 05:00:2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通过对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和人文接触的发展变化,分析和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和解决措施,旨在缓解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36-02
  大学生作为处于青年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对自己和社会都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大学生自身的阅历较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给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带来了较多的心理困惑。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大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逐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1 心理的负性状态加重。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常常被心理的负性状态所困扰,他们经常处于恐惧和担心状态,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及未来的发展不知所措,害怕产生不良的结果,从而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他们容易抑郁、情绪低落、淡漠,具有自我封闭倾向,不愿与别人交往,而时刻沉浸在自己失落的世界里。同时,做事缺乏自信,不敢正视现实,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此外,他们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推理、判断问题,对周围事物反应较为迟钝,对生活毫无兴趣。这样一来,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往往会处于劣势,把自己置于孤立无援之地。
  2 生理上的不适感强烈。长期处于负性心理状态下的大学生身体机能也会逐渐走向衰退,易出现不适感。他们常常入睡困难,并伴随难以熟睡和早醒的症状,而且常有噩梦体验,醒后有疲乏感。此外,他们食欲也会减退,消化不良,肌肉紧张,头痛,心痛,有血压不稳、胸闷、心慌等症状,这些都会进一步地加深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1 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矛盾。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部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生理上为成熟高峰,身高上甚至超过了老师、父母及身边的成年人,但心理上还没有摆脱童稚的“孩子气”,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呵护,独立性很差,事无巨细基本上都是由家长代办的。而进入大学后,凡事要自己动手,家长想帮也是鞭长莫及而无能为力。此时,需要他们照顾自己的吃穿住行,处理和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去总结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起初他们很难适应,一旦受挫便会无所适从,往往沉湎于网络,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满足,与现实生活脱离。此外,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有性冲动需求,对异性的友谊和爱情产生渴望。但由于性心理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当的行为,还有学生因陷入感情旋涡、失恋、单相思等问题困扰而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与愤怒等情绪,给身心带来严重影响。
  2 学习环境及方式的不适。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及方式、方法的不适应是他们心理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接受的是封闭式教育,学校约束力大,并且在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环境上专一性强,而且教学一般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而大学则不然,在新的学习生活和环境中,全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不再有昔日的老师从早跟到晚的情景,也没有了外界的约束。而且,大学老师只起指路的作用,至于你走不走或走得怎样,主要靠自己的主观性。这种巨大的差异让刚刚走进大学生活的“孩子们”一时还难以适应,认为大学老师讲课不如中学老师好,有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学习动机。一种自由散漫的作风便油然而生,随即而来的便是厌学情绪的产生,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3 社会环境急遽变化的影响。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急遽变化也是当今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商品意识、竞争观念和创新精神,这给社会注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腐败、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社会问题对心智尚未成熟并且好奇心强烈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外,由于连年扩招,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有增无减,但是相应的工作岗位却显得很少,“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更令他们忐忑不安。为了应对以上种种情况,他们唯有不断地给自己加压,除专业课程外,他们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学习一些所谓的热门实用课程。这种长期的紧张状态,高负荷的压力,以及迷茫的前途设想,让他们的心理脆弱不堪,一旦努力失败则带来严重的心理挫折和失败感。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调适对策
  1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咨询。(1)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要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大学生正常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关知识得到有效的推广,让他们掌握心理卫生知识,靠自我努力、自我有效调节和支配,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防治心理危机发生。(2)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基础上,掌握和了解每个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为之建立心理档案,按照其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危机程度分级、分类,并实时进行更新修改,以此为育人管理和心理调试提供参考。(3)要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教育机构和施教者要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大学生施以重点帮助,对他们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在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教会他们自我调节不良心理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情绪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
  2 丰富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活跃,活动积极,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强烈参与意识,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天赋和才华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体而言,可对一些热点心理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适宜的辅导;利用墙报、板报等多种形式,组织栏目,进行心理保健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施展才能与合理竞争、参与及表达的机会。如开展各种体育及竞赛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及智力活动,使他们能够发挥特长,在参与竞争中得到自尊与自信,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 运用有效的干预手段。采取精神支持、宣泄、有选择的倾听等干预策略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个有效、科学的手段。通过精神支持,可以使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有助于疏导他们的愤怒、恐惧等负性情感。通过倾听可使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敞开心扉、消解压力。此外,还可以用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等方法,让他们理智地思考问题来化解危机。
  参考文献:
  [1]赵力非,谈谈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129-130
  [2]王成果,刘应君,杨美新,大学生心理素质堪忧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5-38
  [3]钟向阳,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2):80-82
  [4]吴颖新,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及措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3)
  [5]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9):47-49
  [6]Gilliland,B.E.&L James R.K.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向欣)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