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19-02-10 04:43:5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体会掌握生物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者看到了见所未见的情境所引发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就会勃然而发,表现为注意力特别集中,对事物的发展及结果的急切等待,并要通过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学习通道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过程也就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二、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容易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叶的结构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要深些?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问题对于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因急于了解为什么而认真听课学习,并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问题的解答,又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利用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在课堂上,学生面对观察的对象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一个人知识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学时期是求知欲和成功欲最强烈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满足和维持学生的这些欲望,便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课堂学习兴趣。我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了:物种之间的细胞融合,可提高生物产品的品质:田间中耕松土为啥能提高产量;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等许多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简短地讲述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简史,生物科学家小传等。
  五、运用语言艺术和知识口诀化,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象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生物学概念、规律多,死记硬背不但难掌握,而且容易遗忘,并且会大大挫伤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如果把一些难于理解和记忆的生物学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来记,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且不易遗忘。
  六、按照心理相容理论,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教师肯定的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配合默契,使双边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并从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虽有法可循,然都是教无定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培养并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五中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