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语录

时间:2019-01-21 05:11:2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灾难突然降临到了四川,这次特大的地震不仅震动了中国大地,同时也震撼了我们的心。这一天,注定是个黑色日子,注定让我们永生铭刻。我们无法忘记,那一片片惨绝的废墟,一张张让人揪心痛楚的脸;我们更加无法忘记,那一栋栋教学楼的倒塌,那曾经充满了欢歌笑语的地方,一些幼小的身子逐渐的冰冷。面对灾难,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幼小生命在天空中飘散。我们恨自己无力,无法替他们挡一挡沉重的水泥板,当我们再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时,心里骤然感到一阵颤栗、恐慌和冰凉,整首诗笼罩着的悲凉情感,让人痛不欲生,请看这首诗的第一节: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失去了孩子,让母亲揪心,痛苦。这一节诗是母亲心灵沥血的自语,“天堂的路/太黑”“妈妈怕你/碰了头”“让妈妈陪你走”这是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母亲对孩子深切的关爱。孩子蹒跚学步时,妈妈拉着手,以防跌倒;孩子能独自走路时,也让妈妈担心孩子不小心碰着什么,所以,总忘不了提醒孩子抓紧妈妈手。含辛茹苦呵护孩子,看着孩子天天长大,妈妈是多么地高兴。然而天有不测风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母与子相隔成无法用天文数字标出的遥远,斯时斯景,母亲却还在担心另一个世界孩子“去天堂的路太黑”,虽已无可奈何,但冥冥之中总不忘叫孩子快抓自己的手,像平常一样护佑着孩子孱弱的身体与稚嫩的心灵。孩子的远走,让妈妈无限的牵挂,“让妈妈陪你走”这样更放心。这样,生活中母爱的再现,关心,牵挂,加上几个扣人心弦的动词“抓紧”“碰”“陪”增强了语言的速度和穿透力,使诗歌中的情感迅速抵达并充溢内心。这一节诗的语言质朴,干净,它不是单纯意义的容器,它承载着作者,读者个体生命的体验,其悲情的母子关怀迸发出的苍凉为整首诗定了基调。
  紧接着,诗歌的第二节以孩子生活在世上的生命体验的心理来描写走往天堂的路: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妈妈/怕”将小孩纯真,无瑕,柔弱的心态跃于纸上,他们是那么地让人爱怜,是那么地需要大人的关怀,“看不见你的手”“看不见/你柔情的眸”是对“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造成黑暗罪恶的控诉。这节诗形象地描述了小孩进入天堂之路的场面。天堂路的“黑”,让孤单的孩子在“怕”中尤显孤伶,这时是多么希望一双温暖的手啊。小孩看不见母亲柔情的眸,离开母亲是那样的不踏实,是那样的恐慌。小孩的内心似乎更像跌入深水中不会游泳的人急盼一双救援的手,哪怕是一根漂浮的稻草,也能带来一丝安慰。该情节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无限 的依恋和依赖,是不可遏止的情感潮流在暗血涌动,体现了现实的残酷性和卑微生命所需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生命的怜恤。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母爱,更需要的是全人类的关怀。这节诗从语言维度上也是用了与上一节诗一样的口语语态和心态合一的直接性,其语境透明,语义单纯与人的本真经验形成共鸣,催人泪下。
  诗第三节,展示脆弱小生命来世上走一遭,却背负了大人们过重的压力与期望,无疑给幼小的生命平添一些“忧愁”。“读不完的课本”“爸爸的拳头”略影射大人的内疚与自责。但“拳头”“读不完的课本”却是大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虽让小生命们有了“忧愁”,却播撒着人间真情。这种矛盾或许叫生活吧,没有什么能比死更沉重,让那些成为“忧愁”的事随时间而流失吧,记住父母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这恰恰是在教育小孩要学会“宽容”与理解。读到此,让人颤栗地想到,作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真把尚需全人类关怀的学生娃当成自己儿女,用温暖抚慰过他们的内心呢?是否像母亲一样,让孩子抓紧“妈妈”的手陪着走走生活艰辛呢?面对小孩的“忧愁”“读不完的课本”,我们怎样去理解,宽容他们,如何做到职业道德之外对小生命真正意义的人文关怀?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象开来,当少数教师忘了师德,屡屡侵犯学生的权利,甚至对言传身教缺乏必要的耐心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冷漠,让人的心情欲发变得凝重,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似的呼喊“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由此引发的是,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让孩子们充满了“忧愁”呢?是否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呢?甚至是否压抑或泯灭了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的童年、少年寡无情趣呢?人来世上走一遭实属不易,人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很多的坎坷和磨练。尤其是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从这次汶川大地震吞噬了那么多天真烂漫的孩子,更让人感到生命比玻璃还碎,它划痛的不仅仅是我们流泪的双眼,更是一颗颗善良心。尊重孩子,“救救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用高情感教育与孩子们的成长相平衡,以维持人的心灵的和谐,人性完整。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力量的作用,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尤为体现出了情感的“方向”和“力量”。表现为:在母亲情感的抚慰下,孩子滋生了潜在的力量,由本来“怕”,却“劝”母亲“别担忧”,变得“不哭”。也由此衍生以下合情合理的句子:
  “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走/慢慢的走”
  读到这一句,还有谁不为之而心碎?为之而悲恸?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很乖,听话的孩子依依不舍留恋着尘世,矛盾地无奈地迈向地狱最黑暗的地方。在此,诗作忠实于人类精神世界矛盾性、可变性,给人“在场”意识,维系住了汶川灾难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语境中固有的真实感,激活了读者的灵魂与精神世界能动的碰撞与交流,使真实的悲剧产生巨大的张力,给人内心强大的震撼。整首诗罩上悲剧色彩黑色的光环时,却又不失彰显爱的升华,把中华儿女浸在骨子里的善良,宽阔胸襟与自尊凸现出来,请看:
  “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这样的爱,它不再是普遍意义的爱,它能穿透肉体与灵魂,人间与地狱,时间与空间,尘埃与宇宙,是中华儿女面对灾难萌发出来的一种无私的大爱,它以无穷的力量激发了我们的斗志。也正是这种爱,让中华民族的血又溶在了一起,我们正众志成城迈向未来,道路上看到了阳光。
  倘若我们抑制住感情的冲动,正确评价一首诗的成功与否,以当下公认的准则而言有四个程度:“一、诗歌向永恒真理靠近的程度;二、诗歌通过现世界对于另一世界的提示程度;三、诗歌的内部结构,完善程度;四、诗歌作为审美对象在读者心中所引起的共鸣和震撼程度。”显而易见,这首诗不论是“共鸣和震撼”还是其他几个程度都被作者一颗悲情感动的心梳理得非常精当,不仅如此,作者从个体生存体验出发,以独立的精神姿态和话语方式,去处理我们的生存、历史和个体生命中的问题,其想象力畛域中有时代生存的历史性,给人真实地感动每个读者。我们不妨下这样的结论:这首诗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回过头,面对在汶川死难的人们,我们忍住眼泪,再读读这首诗吧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