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作文教学应呼唤“童真”】

时间:2019-06-19 04:58:5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面对当今学生作文教学存在假大空的现象,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以其纯真的眼光去描绘世界,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才能唤回学生作文中的那份本应有的但事实上却已远离的“童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童真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当下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很少看到孩子那颗可爱的“童心”?为什么假话、空话、套话充斥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是什么东西“泯灭”或者“压抑”了他们的那份本应属于他们的“童真”?
  一、教师的专制,淹没了学生的童真
  作文失去本真,学生缺乏真情,已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的题目是老师出的,作文的立意是老师定的,作文又是老师评的,学生如果想得高分,能不去揣度老师的用意?能不去讨老师的欢心?于是,学生想着法子为别人代言,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因此习惯了应付,习惯了服从。学生的作文确也基本符合了老师要求的规格。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应题”的束缚、“应体”的拘泥、“应命”的违心、“应法”的尴尬、“应套”的就范和“应试”的无奈,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个“怪圈”,使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此时,学生的写作已很难说是“我手写我心”了。
  因为教师的个人“专制”,淹没了学生的自由和“主体地位”,使本该是心灵自由鲜活地展示的作文,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和灵性,成了为教师而写的“应制之作”。
  二、作文集的引领,让写作成为模式下的填空
  教师在批改孩子的作文时,常常发现:构思大致相同,故事情节基本雷同。
  让学生写篇《我后悔了》,我曾不止一次地浏览到这样的写法,说是:学生自己偷藏了小鸡摊上的小鸡,带回家,妈妈教育,第二天把钱交给卖小鸡的老爷爷。
  要写《好人好事》,在学生的作文里你可能不止一次地看到同样的情节:卖烧饼的老爷爷在一个年轻时尚的女子对他不敬的情况下,还要喊回已经走开的女子,把钱找还给她。
  显然,这并非孩子们的亲身经历。那是因为,他们在一些所谓的“优秀作文”集中,选择同样的文章作范文进行了自己的“创作”,让写作成为范文模式下的填空。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事实上,这样变相抄袭的做法,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写作。长此以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就只能看到别人的影子,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也就缺少了观察、思考、积累的习惯,写作素材习惯于从作文选中去搜集,案上有几篇、十几篇范文预备着,与老师出题一一对应,对上了得个高分,对不上只能拿个不及格。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认识世界,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言为心声”。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前提。积累生活,是学生创作的基石。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写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事、听到的事、思考过的事,这样才能找回学生自己的感受,真情实感才能跃然纸上。
  三、辞藻的过度堆砌,让文章真情难觅
  在写作中,如果说到“优美词句”学生绝对不会陌生。书店里卖的是做了系统分类的“优美词句”,学生在积累时往往也会直奔那些书籍,直接抄录,而不是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甄别、去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常常不会忘记提醒的是“用上优美词句”。实际上,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训练中,华美的词句应该给生活体验让位,给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位。有生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自己独特发现的文章才可能是好的、美的文章。别让优美词句对文章的“美化”弱化了学生用童心表达的欲望,别让学生的作文成了套用优美词句的模子,优美词句不能“喧宾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无不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儿童特有的童真出发,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去描绘世界。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赢得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才能唤回学生作文中的那份本应有的、似乎已经远离了的“童真”。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