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300【务实应用,特色创新】

时间:2019-06-19 04:56:2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从2009年概念提出到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在    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根据目前的趋势,在2012年甚至整个“十二五”期间,还会有更多的城市乃至区县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列。
  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进入高潮期
  据统计,我国规划和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74%。其中,环渤海地区有9个,占总数的26%;长三角地区有11个,占总数的31%;珠三角地区有6个,占总数的17%。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从智慧城市在不同级别城市分布来看,一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二级城市有65%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三级城市的比例为18%。在笔者的工作中,也看到了像北京的海淀、佛山的禅城、常州的武进等区县也已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趋势判断
  首先,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和区县将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智慧城市理念之所以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青睐,除了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促成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能够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还能提升应急、安全等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牌和美誉度。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创造了一个巨大的IT市场机会,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因某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在该城市落户发展。因此,继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之后,其他二、三线城市和区县会继续对智慧城市保持关注,并适时加入建设行列。
  其次,已提出规划的城市将进入务实建设期或阶段调整期。2011年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陆续发布了建设的行动计划,并在一些领域着手项目建设。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会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热点应用上,基础设施如宽带网络、无线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等,热点应用包括交通、医疗、能源、安全生产等。建设过程中,一些较早开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城市会对之前的建设方向进行局部调整,原因主要在于智慧城市发展环境的快速变化,包括国家政策的逐步明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后续城市的赶超以及热点应用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应用和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抓手。纵观已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对热点应用和智慧城市产业关注点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如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特别强调企业整合服务、企业网络运营、城市智能运行和市民数字生活等四类智慧应用;宁波智慧城市则关注网络数据、软件研发推广、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智慧服务业等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并召开了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而作为智慧城市试点的深圳则提出了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两大生态系统的理念。2012年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会进一步明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抓手,“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应用”将会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主动对接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智慧城市建设由于其综合性、复杂性、先进性,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主管的部门,从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授牌的情况也能反映这一点。也正是由于智慧城市的这些特点,预计未来对智慧城市还会是多头管理的情况,但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在内的国家部委在2012年会明确各自管理的重点和职责。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主动对接以上部门的相关部署,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保障本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脱颖而出。
  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突出特色。智慧城市理念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虽然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还存在争议和讨论,但各地的实践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基本的框架: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保障体系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而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其智慧城市的定位必然也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明确智慧城市在城市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即我为什么需要智慧城市、我在哪些方面需要智慧城市。如北京将“文化智能传承”作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需求;又如上海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智慧城市重点专项之一,则体现了将两化融合与智慧城市综合考虑推进。“共性+个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而其中“个性”可能是要更多思考的方面。
  加强组织保障和创新推进方式。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其本身也是城市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是“一把手工程”,城市的行政首长必须亲自领导工作的推进。同时,具体的主管部门从推进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如对于试点应用的选择、信息化工作考核的落实、调动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信息化建设“纵强横弱”的应对等,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作者系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