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时间:2019-06-12 05:01:3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是低年级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的谋略。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集中,表述简明、清晰。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以及学情进行合理取舍、精选内容。有效设问,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实现目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关 键 词】低段;构建;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5-03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仍是教学的重点。现行的教材识字量和写字量的增加,使得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变得十分艰巨,既要进行朗读指导,又要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可以提高低段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它是低段阅读教学构建简约语文课堂的谋略。
  一、清晰目标――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要集中。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学目标太多,不清晰;教学目标错位,不准确。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力求做到少而精,小而实。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的,把众多的教学目标整合成一两个核心目标。当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它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实现。
  如执教《小动物过冬》一课:
  拿到课文,我第一步是熟读精思课文,第二步就是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将获得什么?“什么”便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初次,我是这样制定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会认生字,学写部分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我再认真钻研教材之后,考虑如下:(1)低年级应以字的教学为主,应注重强调学生“我会认”、“我会写”,所以目标中的“认识”我又改为“会认”。(2)识字写字教学原则是“音形义结合”,没有“义”的教学要求,就不全面。俗话说“字不离词”,识字写字教学另一个原则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进行”。(3)从面向全体学生来说,在“分角色朗读”前加上“学习”,改为“学习分角色朗读”。(4)“理解”和“初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是内隐性行为动词,难以观察、测量。如果再加上这么一句话:“能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这样就具有可操作性。于是,我重新制定了这一课两个课时的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会认“舞、聚、妹、藏、够、相”6个生字,重点关注“量、钻、藏、巢”的读音,根据字理识记字形,并能正确书写“商、暖、物、刮、量”。
  2. 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填出相应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明、接、哥、钻、第”5个字。能结合课文内容,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商量、春暖花开、钻到、蜂巢”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3. 理解课文,能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初步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制定得准确、合适,表述得简明、清晰,不仅教师自己明确要教什么,也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和达到什么程度。那么,这节课就奠定了师生齐心合力奔向所要达到境地的良好基础。
  二、精选内容――内容简要
  精选内容就是为了凸显核心目标。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教什么”问题,我们就可以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依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以及学情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合理取舍。
  1. 理解文本,言意兼得。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阅读教学不等于读懂课文,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不能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过多,还应担当起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这才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
  如在《狼和小羊》的课堂上,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在引导学生找到狼三次故意找小羊的碴,体会狼的“蛮横无理、穷凶极恶”,想象他们三次对话的不同态度和语气。追问孩子们:“三次对话内容如果换顺序写,能行吗?”孩子们从中体会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这样不仅是单纯地教内容,而且做到了“言意兼得”。
  2. 学习方法,终身受用。“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给学生方法,使其终身受益。在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往往是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学生识字回生率仍旧居高不下,这种“高耗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简单、机械识记方法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那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会是抽象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则印象更深刻。
  (1)运用字理,巧识字。识字方法固然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将字形与字义孤立起来。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坚持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对这个字的完整认识,才能正确使用汉字。如教学“大”“男”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一)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这样识记,是否很有趣?
  因此,能运用字源理据分析识字最好不过。如,讲“妈、吗”字,鉴于学生掌握“马”之后,告诉学生它们还发“m�”的音。因为妈妈是女人,所以有个“女”字旁,“吗”是说话时带出的尾音,所以要加个“口”等。又如,教“闷”字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心”在什么地方?然后解释由于心被关在门里面,会感到很不舒服,就是很“闷”,所以这个字就读“mèn”。鉴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以此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再如:初――用“刀”裁布是做“衣”的开始阶段,所以“初”是衣字旁而不是示字旁。还有:上小下大是“尖”;“不”“正”就是“歪”;太阳和月亮一起照射就很“明”亮;“小”泥“土”是“尘”等等。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的意义,书写也不会搞错。
  (2)巧编儿歌,辨字形。在识字的过程中,形近字有很多。怎样正确的区分呢?运用字理巧编儿歌是个好办法。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渴”、“喝”、“歇”三个字,巧妙地运用了儿歌的形式进行记忆:“渴了想到水,喝水要用嘴,累了打哈欠,就要歇一歇。”分辨“泡、炮、饱、跑、苞、抱”,编成顺口溜:有水冒气“泡”,防火别放“炮”,有食能吃“饱”,有足可赛“跑”,未开花含“苞”,伸手相拥“抱”。 再如:学习“清、请、晴、睛、情”时,学生是这样编的:“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日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想事情。”如:“辩、瓣、辫、辨”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认,然后编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言在中间是争辩,中间有点仔细辨,女孩丝线扎发辫,中间结瓜叫花瓣”。在区分“辛和幸”时,学生编儿歌:“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学到了《狼和小羊》一课时,我让学生区别“浪、狼、娘、粮”,学生创编:反犬旁,大灰狼;女字旁,老大娘;三点水,是海浪;米字旁,是食粮。这样就为学生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要说明的是由于汉字楷化和简化等原因,不是所有字都可以“强词夺理”,但就大部分汉字来说,还是有“理”可说的,我们就应依据其构字的原理进行解说和识记,“古为今用”。
  3. 训练能力,促进发展。就低段阅读教学而言,语文课要有怎样的目标指向才能不纯粹“教课文”而做到通过课文“教语文”呢?这首先要求语文老师树立语文本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低段阅读教学,我认为应着手于学生说的能力训练。
  (1)关注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模仿说话。有些文章段落有相同结构,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照样子进行说话。如,我执教《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在引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后,就句型…是…的…家。我重构了教材内容,后半节课分三个板块(联系文本、借用图片、脱离文本)引导学生模仿,进行打比方句子说的训练。
  (2)关注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学习课文《青蛙看海》第11自然段,“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有的说:“饿了找几个野果吃吃”;有的说:“热了到大树下乘一会儿凉”;有的说:“磨破脚了用草叶裹好再跳;滑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既训练了语言,又体会了青蛙的不易。
  三、有效设问――教法简洁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1. 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教学《人有两个宝》,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人有两个宝?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
  2. 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执教《秋姑娘的信》一文,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秋姑娘的信写的多吗?”生答:“多!”(出示原文最后一句: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你从哪个字词知道秋姑娘写了很多的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全、都”。“你还从哪个地方知道秋姑娘写了很多的信?”“我从‘片片’知道秋姑娘还给其他很多好朋友写了信。”(出示原文第一句: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汪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都”、“全”、“片片”这些字词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会写些什么呢?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3. 抓时机提问,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上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观念决定行动”,教师只有明白了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课堂才会清楚起来。最终,实现简约有效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守望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