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规矩沉下去,让生活浮上来:浮浮沉沉

时间:2019-06-08 04:48:0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作文教学历来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作文突出的共性就是材料较为贫乏,手法陈旧,立意不明,而且“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写作观念根深蒂固。在教师批改的过程中,缺少一份欣赏心理,往往倾向于从写作技巧角度出发,要么一棒打倒,要么不作评述,以一个分数来简化处理。等到作文总评时,再罗列观点,一一阐述。由于知识的传授不能得到学生个体经验的认同,下次作文学生依旧老调重弹,使作文教学的弊端陷入循环往复。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将规矩沉下去,让生活浮上来。现在的学生生长在一个缺乏故事的时代。“在现代人的生长家园中,‘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剥离了,‘科学世界’成了唯一的生长家园。”[1]为了掌握所谓的“科学知识”,学生长期寓于校园,几乎与社会处于隔绝的状态。脱离社会的生活就像密封在瓶子里的空气和水,久了自然要变得陈腐。这点对农村学生而言就更为明显:他们即使从校园出来,回到文化元素相对保守和封闭的乡村,依然难有改观。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味强调学生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与要求他们建造空中楼阁有什么差别呢?在学生缺乏生活源泉的基础上,我们再以规矩去衡量他们文章的好坏,不就更是从学科本位主义出发的失当做法吗?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根据新课改关于课堂设计的理念,开发了一节作文活动课。这节活动课的流程大致如下:
  教学目标:培养细节观察与想象能力,提高细节写作水平。
  1.教前准备:印有“某建筑公司”字样的蓝色工作服一件,工作服袋中放置了钳子、锤子、鞋套、三角尺等;印有同公司字样的工地安全帽一顶。
  2.课堂开始,预设情境。
  3.初次活动,观察特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人,并发挥想象,他究竟特别在哪里,在纸上写下来。(学生以视、听、闻、触方式自由观察,动笔,推选交流。)
  4.行为再现,捕捉个性。
  师:结果,老师把这个师傅请回家,从进门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他与别人不一样。下面根据物品提示,(由那位“模特”把口袋中的物品一一摆放出来)请一名同学利用这些道具,把进门后的一系列过程给我们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完毕。)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表演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看他和别人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学生经过活动观摩,兴趣大增,纷纷埋头思索写作。然后交流)
  5.语言捕捉,凸显形象。
  师:经过老师傅认真耐心的修补,厨房重新焕发出光彩。出于感激,我特意请师傅喝口茶,聊一聊,听了老师傅的一番话后,我更加敬佩他!他能说哪些话?请同学补充。(学生思索,交流)
  6.拆除预设,自由实践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也写了很不错的文章。(学生欣喜地若有所悟地哈哈笑着。)不过老师也要告诉你们事情的真相:老师请的未必是一名老师傅,也未必穿的衣就是这身,那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从头再来,以“装修师傅”写一篇作文。
  从最后作文的批改情况看,学生在细节描写的能力上有了明显地提高。个别作品的细节描写极其出色。后来的作文也证明,通过这一堂课的活动,学生也逐渐自觉地增加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了。
  像任何一节作文课一样,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缺乏问题是首要任务。连“菜”和“料”都没有,又怎么谈“烧制”呢?因此,将学生引入广阔的生活是必要的。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状况是教师短期无法改变的。教师能做的,其实是“截取生活的片段”来触发学生的经验系统。经验“是个体在生活境遇中的种种经历及其体验”,“是活动的产物”。[2]触发学生的经验系统,学生即使不能从有限的生活原型中找到恰当的材料,也可以由类似的原型中剪辑加工出来。因此,开头笔者就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情境:
  师:上个周末,家里厨房的地板坏了,老师准备重新装修一下。材料都备齐了,就差找人了。上哪找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应某某路口有好多瓦工,笔者顺着犹豫着说)老师平时也留意到了这个路口。星期天上午,我就去这个路口找了。(学生都期待地听着)结果我一到发现人很多,就在我踌躇找谁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老师傅很特别――(说到这里,笔者请出事先安排好的一个学生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工作服,并带上安全帽,背对大家站着。)
  这个导入激发了学生经验系统中储存的生活影像,让学生思路大开,有话可说。
  采用作文活动教学的形式也给予笔者一定的启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3]活动化的课堂本身就是生活化的一种体现。学生在这节课中,先后进行了视、听、闻、触等方式的自由观察活动,表演再现活动和想象活动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趣性。学生始终沉浸在充满兴趣的笑声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尽情地发挥。此外,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中树立对生活的欣赏状态,树立作文生活化的观念也是很重要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创造性地修改和设计课程,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以艺术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是脱离实际的。那么,采用古人“学诗以言”、“言辞达意”的目标和准则去考察不是更符合实际吗?事实上,在课堂上交流第一处的细节时,就有许多“蓬乱的头发如一个乱草堆”“长黑的胡须肮脏不堪”“身上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像三个月没洗澡似的”等语句描述,当时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笔者没有从技术层面去评判,而是从想象的丰富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角度进行了肯定。而随着课堂的进行,等学生完成最后一部分形象凸显的时候,再反观此处的描写,学生也自觉不妥就回头改正了。这个修正,从头到尾老师未置一词。教会他们的,是生活本身。
  所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端很多,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用回归生活的方式来解决,活动化的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树立生活化的理念,不断地去开发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如有些同仁提出的开发本土作文素材等,都可以把作文对广阔的生活的探究推向更深层次。
  
  注释: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川.教育的视界长沙[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曹红玉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226017)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