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重要性_对中考语文试题学生创新能力考查的思考

时间:2019-06-08 04:47:5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新课改以来,开放性试题大量运用于中学语文考试中,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开放性试题的大量运用并不能真正完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不能在测试结果中看出哪些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因此,中考语文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还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潜能。
  一、中考语文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查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并且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中考语文就通过特定的方式――大量的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试题部分,开放性试题是一种常用的题型。它一般放在阅读试题的最后,让学生根据所阅读文章的主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是根据文中的内容描写一段文中没有描写的场景。甚至在有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还有一些探究性试题,这种试题只给一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其他再无任何要求。
  二、开放性试题理论分析
  开放题的概念来自于数学试题的研究者,他们主要关注问题的答案数目、解答途径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特点等方面。张雨强认为开放题具有结论开放性、结构的复杂性、情景真实性三个特点。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试题,主要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另外那些没有任何要求的探究题,也具有以上特征。
  开放题有它符合学科性质的一面,具有以下优点:
  它有利于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同时也可以向客观题那样“零打碎敲”地逐点考查。
  它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便于考生能够较充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提高考查的深度,有利于测试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解答问题的全部思维过程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为教师提供比“会或者不会”关于考生状况更有价值的的信息。同时,根据解答过程和正确程度评分,比只根据最后结果的对错给分,具有较大合理性。
  4.它与客观题相比,编制具有简洁、方便、易行的长处。这种类型的主观题,考生凭猜测得分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开放性试题具有充分施展学生自己的才华,有利于测试发散思维,有利于掌握学生解答问题的全部思维过程等方面的优点;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创造性,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强调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所以,开放性试题是最能直接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理念的试题。
  但是,开放性试题同样有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评分的客观性、准确性方面。开放性试题由于答案的开放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因知识水平、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答案,这样,就很难确定一个评分标准。在这种开放性试题的评价中,各地的评价标准都是只要合理就可得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很难看出哪种答案更具有创新性。
  三、学生创新能力考查的探讨
  开放性试题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么开放性试题是否应该使用呢?
  开放性试题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查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模式就将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联系起来,认为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思维和转换,转换只是对信息加以重新排列。从这点来看,开放性试题在考试中的运用确实有利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所以考试中开放性试题应该选用。那么,开放性试题又应该如何选用呢?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知道,创造力的产生首先依赖于创造者已有的知识,创造力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郭有�用公式来表示创造力与智力、年龄、创造动机、创造方法及有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创造力=智力×年龄×创造动机×创造方法×有关知识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创造力相关的因素很多,但是影响创造力最根本的是创造者知识的多少。
  从第一个因素――智力来看,智力离不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与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关,知识的大量积累能促进智力的快速发展。虽然有知识并不一定有较高的智力,但是没有知识的积累,智力也就不会得到发展。古代的方仲永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创造力与智力有关,就间接地与创造者积累知识的多少有关。
  与创造力有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在不断积累,思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发展,创造力也就不断提高,这其中也少不了知识的作用。创造方法的形成与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有关,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只有不断掌握、不断运用知识,才能不断地形成方法,才能不断地有创造性方法的产生。
  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创造力的发展。
  在创造力的五个要素中,有四个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知识有关系,所以知识是影响创造力的最重要因素。
  直接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不是能力,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对人的活动有更普遍、更通常的调节作用,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它是在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应用来实现的。因此,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的运用中产生。没有知识的形成,就不可能有能力的产生。
  从上面论述来看,尽管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学生就有创造力,但是创造力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越丰富,在解决问题时才越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答案。没有知识,学生不可能有创新性的答案。
  开放题的大量运用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开放性试题也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对自己已有知识的一种倾吐。要倾吐,当然需要有积蓄,有一定量和一定质的积蓄,才可能有一定量和一定质的倾吐。要有创新性的答案,就要有丰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既然创造力源于学生丰富的知识,开放性试题的解答也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那么创造力的考查除了直接运用开放性试题之外,还可以用直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间接考查。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开放性试题考查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是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的基础,在中考语文中应该对这种能力进行考查。但是,学生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知识的多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一种对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间接考查。因此,中考语文试题中应该有开放性试题,但不应该大量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雨强,冯翠典.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郭有�.创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赵庆光,周梅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65009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